
二、合法海葬的流程

审核海葬。
民政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对申请海葬的逝者进行严格审核。首先确认逝者本人生前有海葬意愿或者家属同意其海葬。比如在一些地区,家属在办理海葬手续时,需填写《自愿选择骨灰海葬服务承诺书》《海葬服务协议书》等文件,明确表达对逝者海葬的意愿。
检查逝者是否有传染病等可能污染海洋环境的情况。这是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确保海葬不会对海洋生态造成不良影响。例如,根据相关规定,患有传染病、放射性物质等情况的逝者不得进行海葬。
确认逝者没有其他法律规定不得进行海葬的情况。只有同时满足这些条件,逝者才符合海葬要求。
安排海葬。
根据审核结果,民政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会安排适当的时间、地点和方式进行海葬,并及时通知申请人。例如,呼和浩特市民政局定于 5 月中旬在青岛海域举办骨灰集体海葬活动,会提前通知报名参加的家属活动时间和地点。
申请人需将逝者的骨灰装入专用容器,在规定时间到达指定地点,参加海葬仪式。海葬仪式一般由专业人员主持,家属可在仪式上致辞、祭奠、献花等,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敬意。以大连市为例,在海葬仪式上,家属坐好,听殡仪人员念悼词,仪式结束后按序领取降解骨灰罐,将骨灰倒入降解罐内,按序将骨灰罐投入大海中,将祭奠用的鲜花撒入大海。
登记海葬。
海葬结束后,民政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将海葬相关信息登记在专用台账上。这些信息包括逝者的身份信息、海葬的时间、地点等,以便日后查询和管理。
同时,向申请人发放海葬证明。申请人应妥善保管海葬证明,以备日后可能的查询或者作为一种纪念。例如,有的地区的海葬证明可以作为家属对逝者的一种特殊纪念,也可以在一些情况下作为海葬合法性的证明。
三、海葬的形式

集体海葬。由市民政部门统一组织,市殡仪馆承办。家属可凭死亡人员的户口本、身份证、火化证明等相关证明直接报名。这种公益性海葬可免去人工装灰、降解盒、租船等费用,一些城市还会给予家属海葬补贴。但需按批次进行,等待时间较久,且随船撒骨灰的家属人数一般不超过 3 人,超过需多出船位费。
殡仪公司海葬。包括免费的公益海葬和包船海葬。公益海葬与集体公益海葬类似,但政府组织的可能有补贴。包船海葬服务项目多,可提供包船一对一、私人定制服务等,家属可自行确定海撒时间,随时出海。随船家属人数一般不少于 10 人,工作人员会准备海葬仪式及祭祀用品等。服务越周到,花费资金越多。
四、海葬的注意事项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能随意撒骨灰。
海葬必须由民政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组织实施,个人不得擅自进行海葬。这是为了确保海葬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避免对海洋环境和公共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违反相关规定私自撒骨灰可能会面临处罚,如罚款、拘留等。同时,也可能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如引发海鲜消费者的担忧,或被违法犯罪分子利用进行偷梁换柱等违法行为。
出海前做好防晕船准备。
对于容易晕船的家属来说,出海前应提前准备晕船药品。可以在出发前适量服用,以减轻或避免晕船症状,确保能够全程参与海葬仪式。
除了晕船药品,还可以携带一些小食品如饼干、巧克力等提供能量,以及饮用水保持水分和体内电解质平衡。尤其是在长时间的海上行程中,这些生活必需品至关重要。
保存好相关证明,以备日后查询。
海葬结束后,民政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会将海葬相关信息登记在专用台账上,并向申请人发放海葬证明。家属应妥善保管海葬证明,以备日后可能的查询或者作为一种纪念。
海葬证明不仅是海葬合法性的证明,也可以作为家属对逝者的一种特殊纪念。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海葬证明来证明海葬的合法性和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