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为首都,有一些独特的骨灰撒海地点。
  1. 怀柔区雁栖湖:雁栖湖水面辽阔,碧波荡漾,周围山峦环抱,景色宜人。这里不仅能让人们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也让人们相信逝者的灵魂能够得到安息。人们可以选择将亲人的骨灰洒在湖面上,随着微风的吹拂,骨灰会随着水流缓缓散去,与湖水融为一体。

  1. 门头沟区青龙湖:青龙湖位于石龙峡风景区核心区域,湖水清澈见底,四周山岭环抱,风景如画。在这里,人们可以选择将骨灰洒向湖面,或是选择将骨灰置放在岸边的祭坛上。无论哪种方式,都能让人感受到宁静和祥和,给予逝者温馨的祝福。

  1. 平谷区石林峡:石林峡位于平谷区北部,以奇特石林地貌闻名,山峦叠嶂,溪水潺潺,景色壮丽。在石林峡,人们可以选择将骨灰洒向溪水中,或是将骨灰洒在山间,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感受生命的轮回和永恒。

二、济南市海葬纪念园 “海思苑”

济南市海葬纪念园 “海思苑” 在玉函山安息园正式启用,为选择海葬的家庭提供了寄托思念、便于祭奠的场所。海思苑由纪念石、景观广场组成,力求打造成为集人文纪念、生态环保、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随着移风易俗新风尚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以更开放的心态看待 “身后事”,海葬逐渐成为新的殡葬选择。10 月 28 日上午,济南市海葬纪念园 “海思苑” 举行揭幕仪式。济南市市民巡访团团长辛安和济南市民政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越千共同为 “海思苑” 揭幕。
济南市殡仪馆党总支书记、馆长李澎表示,近年来,济南市民政局持续加大海葬扶持力度,海葬补贴达到每位逝者 4000 元,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从 2014 年开始,济南市殡仪馆和济南市第二殡仪馆先后在青岛、日照、东营等地,组织了二十一次骨灰撒海,海葬人数逐年上升,十年来已有 1676 位逝者魂归碧海、入海为安。
海思苑的建成,将为选择海葬的家庭提供一个专属的精神家园。这里不仅是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物理空间的开辟,更是对生命意义深刻理解的升华和对自然和谐共处理念的深刻诠释,是济南市殡仪馆推进殡葬改革、倡导绿色殡葬理念的又一重要实践。
仪式上,济南市市民巡访团辛安团长宣读《文明殡葬倡议书》;海葬家属代表进行了分享发言,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以及对海思苑正式启用的感谢。最后,与会来宾及海葬家属代表一起向海葬纪念碑敬献鲜花,送上诚挚祝福。
仪式结束后,市民群众参观了玉函山生态示范园。生态示范园于 2023 年 6 月正式启用,占地面积 8 亩,是集墓园与公园于一体的多功能纪念景观复合体,采用景观公园式的理念设计,划分树葬、花坛葬、草坪葬、壁葬、塔葬等多个主题鲜明的区域,极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互促共赢。
未来,济南市殡仪馆将继续秉承 “民政为民、民政爱民” 工作理念,本着 “殡仪无小事、服务无止境” 的原则,不断完善创新海葬服务新模式,完善纪念园的各项功能与服务,努力将其打造成为省会海葬的生态人文纪念地标。

三、其他地区的骨灰撒海地点

天津:骨灰撒海服务品牌 “海之眠” 辐射覆盖多个省市区,已成功举办骨灰撒海活动 459 期。天津还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推动骨灰撒海向普惠服务发展。

天津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其海葬文化也日益受到关注。天津的骨灰撒海服务品牌 “海之眠” 自创立以来,凭借专业规范优质的服务队伍,受到全国各地市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报名人数逐年递增。除京津冀三地之外,已辐射覆盖鲁豫皖、陕甘晋、蒙藏新等十几个省市区。至今已成功举办骨灰撒海活动 459 期,累计撒放骨灰 2.6 万余份,接待直接参与家属 53558 人次。
为坚持把骨灰撒海服务作为党和政府的重要民生民心工作,突出惠民导向,大力推动骨灰撒海向普惠服务发展。2014 年天津市民政局、天津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天津市骨灰撒海基本服务实施办法》,对参与海葬服务的天津户籍市民,免费提供 1000 元基本骨灰撒海服务,政策惠及 6916 具骨灰的家属,减免费用 691.6 万元。2019 年天津市民政局、天津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天津市关于开展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工作的通知》,将每具骨灰减免费提升至 2000 元,并给予家属 1000 元奖励,对火化后 60 日内直接选择海葬的,追加给予 1420 元基本丧葬服务费用。截至目前,上述政策惠及 4577 具骨灰的家属,减免费用 915.4 万元,发放节地生态安葬 1000 元奖励共计 444.7 万元,发放基础殡葬补贴 21.584 万元。
天津海上撒骨灰地点位于黄骅港口和滨海新区的海域等,这里风景秀丽、交通便利、水质清澈、地理位置优越。在选择天津海上撒骨灰地点时,建议提前咨询相关服务机构,了解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以确保仪式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要注意环保,不要随意扔弃垃圾,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青岛:山东省最早开展骨灰撒海活动的城市,承担了济南等内陆城市的海葬任务,与多个城市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海葬覆盖区域广泛。

青岛市是全省最早开展骨灰撒海活动的城市,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青岛市率先在全国开展骨灰撒海活动。三十年来,青岛海葬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稳步发展,从大规模、单一集中的集体大规模海葬走向常态化、小规模、个性化的多元模式,从单纯海葬走向了 “葬”“祭” 并重,从最初以本地市民为主到覆盖全国,并已与济南、潍坊、淄博、呼和浩特等地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青岛在蜿蜒 730 公里的海岸线上,有大小 49 处海湾,60 多座岛屿,算得上是北方最好的海域,推行骨灰撒海,有很好的地理优势。目前青岛海葬已经覆盖到国内除港澳台之外的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在参加青岛海葬的人群中,既有土生土长的青岛普通群众,也有解放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党员、老同志,更有在青岛服过役的革命军人,还不乏海外华侨和国际友人。
青岛海葬辐射范围广泛,承担了济南等内陆城市的海葬任务。例如与济南合作开展了第 9 届海葬活动,与潍坊合作开展了第 5 届海葬活动,共有 100 名济南逝者及 60 名潍坊逝者长眠大海。截至目前,共约 2.3 万位逝者长眠大海,为国家永久性节约土地 300 余亩。同时,已与济南、淄博、潍坊、日照、呼和浩特等省内外城市开展了近 40 次海葬合作,共海葬外地逝者 1400 多具,越来越多的外地民众选择来青岛海葬亲人的骨灰。

北戴河:可以进行个人包船海葬,时间不受限制,方便快捷,体现对故人的缅怀和敬意。同时,北戴河海葬注意事项众多,以保护海洋环境。

北戴河海葬可以进行个人包船海葬,举办海葬的时间上不受限制,丰俭随意,方便快捷。能更好地体现出对故人的缅怀和敬意。
北戴河海葬优势明显,大海是人类博大、恬静、宁静的墓地。让逝者的英灵安息再蕴育生命的大海之中,这是亲人对逝者寄托哀思的一种新的文明形式。不留骨灰不占地,实行海葬,这种新的丧葬文化形式,节约土地,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北戴河海葬服务项目丰富,包括一小时左右的海葬时间、提供鲜花和花瓣、免费接站或高速路口接车引导到登船地、提供橡胶手套和海葬用口罩等。在船行过程中,全体参加海葬的家属起立向先人默哀,将鲜花花瓣与骨灰相拌,陆续将拌有鲜花的骨灰撒向大海,最后向先人海葬地献花。
北戴河海葬注意事项众多,65 岁以上老人和 12 周岁以下儿童不建议参加;上船后务必按要求穿着救生衣;不允许携带不可降解物品,保护海洋环境;海葬多为上午进行;遗像、遗物严禁随入海中;参加海葬的所有人员需要携带身份证;务必提前联系,以便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不建议携带木质、瓷制骨灰盒等。处理方式有直接焚烧用红布包裹骨灰、找一株树木进行掩埋方便日后祭奠等。一对一的服务,为逝者家属提供送先人的独立空间。对来北戴河包船的外地家属,可根据不同需求代安排预定宾馆等项目。

四、骨灰撒海的意义

骨灰撒海作为一种新型的丧葬方式,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是由传统葬法向现代文明生态葬法转变的根本性变革,代表着人们丧葬观念的进步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首先,骨灰撒海节约了土地资源。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日益紧张。传统的墓葬方式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而骨灰撒海则不占用任何土地,为子孙后代留下了更多的生存空间。
其次,骨灰撒海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传统的墓葬方式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而骨灰撒海则不会产生任何污染。骨灰撒入大海后,会随着海水的流动逐渐融入大自然,不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任何影响。
此外,骨灰撒海还推动了殡葬移风易俗。传统的墓葬方式往往伴随着繁琐的仪式和高昂的费用,而骨灰撒海则更加简洁、环保、经济。它打破了传统的丧葬观念,让人们更加理性地看待生死,也为社会树立了一种新的文明风尚。
最后,骨灰撒海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好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这种新型的丧葬方式,认为它既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又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关爱。同时,政府也大力推广骨灰撒海,出台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经济的丧葬服务。
总之,骨灰撒海是一种具有重大意义的丧葬方式,它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推动了殡葬移风易俗,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好评。相信在未来,骨灰撒海将会成为一种更加普遍的丧葬方式,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