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灰撒海是一种将逝者骨灰撒入大海的丧葬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种方式不仅节约土地资源,也符合生态环保的理念。然而,骨灰撒海并非可以随便进行,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定和手续。
骨灰撒海将骨灰撒进海里其实就是海葬的一种,这种丧葬方式最早起源于北欧海盗,后来流传到军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现在的海葬方式基本就是先把逝者进行火葬,然后再把骨灰撒进海中。国家海洋局和很多殡葬管理处都曾公开回应过,遗体经过高温焚烧后留下的骨灰属于无机物碳酸钙,不是有毒有害物质,不会引起水质污染。但即便骨灰不会污染海域,国家政府部门也对海葬有具体的环境管理政策,不会让私人随便将骨灰撒进海里,危害到海洋环境。人体骨灰是我国法律法规明确允许向海洋倾倒的物质之一,但在进行海葬活动之前,各殡葬服务单位都要向生态环境进行申请,等审查通过,拿到骨灰撒海许可证之后才能进行骨灰撒海活动。且国家和省市政府部门对于骨灰撒海的海域选址都有具体要求,通常都会选择水动力足的海域去进行海葬,这样就能把骨灰全部冲入大海,不会引起回流。而个人私自去海葬,其实是不符合政府部门规定的,甚至是违法的。根据我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的规定,在国家管辖海域里处理废弃物和其他物质都要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任何单位没有经过部门批准都不能向海洋倾倒废弃物。

另外,如果个人去海上撒骨灰,很多家属可能不了解这些海葬的具体要求,在撒骨灰的时候可能会使用到纸钱这些海洋难以分解的人造材料,长时间下来就会对海洋造成污染。还有些人并不知道骨灰要撒在哪片海,不知道要撒到海域的什么地方,就会随便将骨灰撒在海岸线附近,这同样会破坏海岸线的生态环境。最重要的是如果在不了解海域的情况下私自去海葬,碰上突发的海浪、大风就很危险,没有足够的安全保障。由此,私人海葬一般是不被允许和提倡的,想要选择海葬,大家可以通过民政部门组织的集体公益海葬或者是专门的殡葬公司组织的有偿海葬,这种都比较符合相关规定。

二、骨灰撒海不能随便撒的原因

(一)法律规定

  1. 根据我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在国家管辖海域处理废弃物和其他物质需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未经批准不得向海洋倾倒废弃物。个人私自海葬属于违法行为。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在国家管辖海域处理废弃物和其他物质必须向主管部门申请,获得批准后方可进行。海葬虽然是一种特殊的丧葬方式,但也不能例外。个人私自将亲人骨灰撒入大海,违反了海洋倾废管理条例,属于违法行为。这是为了维护国家海洋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确保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
  1.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随意丢弃他人尸骨、骨灰,将面临拘留和罚款处罚。

随意丢弃他人尸骨、骨灰不仅违背了公序良俗,也违反了法律规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这种行为将面临拘留和罚款处罚。这是对逝者及其家属的尊重,也是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个人私自海葬可能被视为随意丢弃他人骨灰,因此面临法律风险。

(二)环境保护

  1. 国家对海葬有具体的环境管理政策,虽骨灰属无机物碳酸钙不会污染水质,但私人随便撒骨灰可能危害海洋环境。

国家对海葬有严格的环境管理政策,虽然骨灰主要成分是无机物碳酸钙,不会直接污染水质,但私人随便撒骨灰可能会带来其他环境问题。例如,可能会使用难以分解的人造材料,如纸钱等,这些材料会对海洋造成污染。此外,私人撒骨灰可能不了解海域情况,选择在海岸线附近撒放,破坏生态环境。
  1. 个人撒骨灰可能使用难以分解的人造材料,对海洋造成污染;在不了解海域情况下,可能撒在海岸线附近破坏生态环境。

个人在进行海葬时,可能会出于传统习俗等原因使用一些难以分解的人造材料,如纸钱、花圈等。这些材料进入海洋后,会长期存在,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如果个人不了解海域情况,随意选择撒放地点,可能会撒在海岸线附近。这不仅会影响海岸线的美观,还可能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1. 私自海葬安全保障不足,碰上突发海浪、大风很危险。

私自海葬缺乏专业的安全保障措施,在海上遇到突发海浪、大风等情况时,很容易发生危险。海葬需要选择合适的天气和海域条件,以确保安全。而个人往往缺乏对这些因素的判断能力,容易陷入危险境地。此外,私自海葬还可能会影响其他海上活动的安全,如渔业捕捞、航运等。

三、合法进行骨灰撒海的方式

(一)集体海葬

  1. 由市民政部门统一组织,市殡仪馆承办。家属可凭死亡人员相关证明报名。

集体海葬通常由市民政部门统一组织,市殡仪馆具体承办。家属若想为亲人选择集体海葬,可凭借死亡人员的相关证明进行报名,如死亡证明、火化证明等。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保障性,确保海葬活动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进行。
  1. 公益性海葬免去多项费用,部分城市还有补贴。但需等待,且限制随船家属人数,流程较简单。

公益性海葬为家属免去了多项费用,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部分城市还会为选择海葬的家庭提供补贴,如上海市本市户籍人员过世后,丧事承办人选择海葬,每份骨灰撒海补贴标准为 4600 元;石家庄市具有石家庄市户籍的逝者,选择海葬每安葬一具一次性补助 2000 元;东莞市从 2024 年 5 月 1 日起,参加海葬的补贴对象为申请参加由东莞市民政局统一组织的骨灰海葬活动的逝者直系亲属或委托人,补贴标准为每具骨灰补贴 1000 元;铁岭市逝者为铁岭市户籍的,可享受免费在大连进行骨灰集体海葬的政策,骨灰海葬补贴从 2014 年的每具骨灰补贴家属 1102 元增加到现在的每具骨灰补贴家属 1502 元;惠州市家属将先人骨灰参与集体海葬活动的每具补贴 1000 元。
然而,公益性海葬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参与人数较多,需要等待安排,且通常会限制随船家属人数。不过,其流程相对较为简单,家属只需按照民政部门的要求进行报名和准备相关材料即可。

(二)殡仪公司海葬

  1. 有免费公益海葬和包船海葬等选择。公益海葬与集体公益海葬类似,区别在于政府组织的可能有补贴。

殡仪公司通常会提供多种海葬选择,包括免费公益海葬和包船海葬等。其中,公益海葬与集体公益海葬类似,都是为了满足家属对环保、简约丧葬方式的需求。不过,与政府组织的集体公益海葬相比,殡仪公司组织的公益海葬可能没有补贴,或者补贴金额较少。
  1. 包船海葬服务项目多,包括礼仪服务、祭祀品等,但花费较多。家属可自行确定海撒时间,随时出海。

包船海葬则为家属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服务项目众多,包括专业的礼仪服务、丰富的祭祀品等,能够满足家属对海葬仪式的更高要求。然而,包船海葬的花费相对较多,需要家属根据自身经济实力进行选择。
家属选择包船海葬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可以自行确定海撒时间,随时出海。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家属的时间安排和情感需求,避免了集体海葬中可能出现的等待时间过长等问题。

四、骨灰撒海手续及注意事项

(一)手续办理

  1. 火化前申请:家属与殡仪馆签署承诺书,火化后凭相关证件前往指定办公室办理海葬业务。在火化前,家属可与殡仪馆进行沟通,签署承诺书,明确表示在火化后将选择海葬方式处理逝者骨灰。一旦火化完成,家属需携带逝者的死亡证明、火化证等相关证件,前往指定的办公室办理海葬业务。这个过程需要家属提前了解相关手续和要求,确保准备充分。

  1. 火化后申请:携带相关证件前往海撒办办理登记业务。如果家属在火化后才决定选择海葬,同样需要携带逝者的死亡证明、火化证等有效证件,前往海撒办进行登记。海撒办的工作人员会根据家属提供的信息,为其办理海葬的相关手续,并告知后续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注意事项

  1. 申请许可证:向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申请许可证,提供逝者死亡证明和骨灰合法证明文件。进行骨灰撒海前,家属必须向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申请许可证。在申请时,需要提供逝者的死亡证明和骨灰的合法证明文件,以确保海葬的合法性和规范性。这些证明文件是海葬手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家属应妥善保管并及时提交。

  1. 选择合适位置:在合法且合适的海域进行,避免环境保护区或禁止撒骨灰的地方,遵守距离岸线等规定。选择合适的撒海位置至关重要。家属应确保在合法且合适的海域进行海葬,避免选择环境保护区或明确禁止撒骨灰的地方。同时,要遵守距离岸线等相关规定,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一些地区可能会有具体的规定,比如距离岸线的具体距离要求等,家属在选择撒海位置时应充分了解这些规定。

  1. 考虑天气海况:选择风平浪静的日子,确保仪式安全顺利进行。为了确保海葬仪式的安全顺利进行,家属需要考虑天气和海况。选择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进行海葬,这样可以降低海上风险,确保仪式能够安全、庄重地进行。在确定海葬日期之前,可以通过天气预报等渠道了解天气情况,避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海葬。

  1. 尊重逝者意愿和家人意见:与家人朋友商议筹划,让仪式更有意义和隆重。骨灰撒海仪式是对逝者的一种送别方式,因此尊重逝者的意愿和家人的意见非常重要。家属可以与家人朋友一同商议筹划海葬仪式,充分考虑每个人的感受和需求,让仪式更加有意义和隆重。可以通过举行追思仪式、祭祀活动等方式,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思。

五、可进行骨灰撒海的地方及相关规定

目前,我国有专门服务于海葬的生态处置倾倒区以及其他可用的倾倒区,为骨灰撒海提供了合法的场所。以下是关于可进行骨灰撒海的地方及相关规定的介绍。
  1. 生态环境部现有专门服务于海葬的生态处置倾倒区 3 个(青岛、日照、长江口),其他在用倾倒区也可用于海葬,“十四五” 期间拟增设一批。这些倾倒区经过严格的规划和审批,确保了骨灰撒海活动的生态安全性。例如,青岛作为较早开展骨灰撒海活动的城市,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其在蜿蜒 730 公里的海岸线上,有大小 49 处海湾,60 多座岛屿,地理优势明显。日照也设有专门的生态处置倾倒区,自 2018 年以来,已举办六届海葬公祭活动,共有 2000 位逝者的骨灰撒入大海。长江口倾倒区也为周边地区的骨灰撒海活动提供了便利。

  1. 各地骨灰撒海服务及补贴情况不同,如广州市对符合条件的逝者免收骨灰撒海服务费用并提供补贴;天津市骨灰撒海服务辐射多个省市,且有相关费用减免和奖励政策。

广州市对符合一定条件的逝者,免收其骨灰撒海服务费用,还为每具撒海骨灰赠送 2 张船票(含午餐)、骨灰环保包装盒、花瓣、乘船人身意外险等。同时,广州市户籍居民在 2013 年 1 月 1 日后死亡,并参加由广州市民政局统一组织的骨灰撒海活动的,申请人可申领 2000 元补贴。此外,选用骨灰还林安葬方式,逝者或者申请人为广州市户籍的,可以减免 800 元骨灰还林费用。
天津市自 1990 年起开启骨灰撒海服务,“海之眠” 服务品牌已辐射覆盖鲁豫皖、陕甘晋、蒙藏新等十几个省市区。2014 年,对参与海葬服务的天津户籍市民,免费提供 1000 元基本骨灰撒海服务。2019 年,将每具骨灰减免费提升至 2000 元,并给予家属 1000 元奖励,对火化后 60 日内直接选择海葬的,追加给予 1420 元基本丧葬服务费用。
京津冀三地联合举办骨灰撒海活动,进一步推动了节地生态安葬。2024 年京津冀骨灰撒海启航活动在天津渤海湾举行,载有 35 份逝者骨灰的 “国宾 9 号” 撒海专用船驶向渤海湾。活动不仅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也展示了三地在殡葬改革方面的协同合作。

六、总结

骨灰撒海作为一种有意义的丧葬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选择。然而,正如前文所述,骨灰撒海不能随便进行。
从法律层面来看,我国有明确的海洋倾废管理条例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规定。在国家管辖海域处理废弃物和其他物质需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未经批准不得向海洋倾倒废弃物。个人私自海葬属于违法行为,可能面临拘留和罚款处罚。
在环境保护方面,国家对海葬有严格的环境管理政策。虽然骨灰主要成分是无机物碳酸钙,不会直接污染水质,但私人随便撒骨灰可能会带来其他环境问题。比如使用难以分解的人造材料会对海洋造成污染,在不了解海域的情况下可能撒在海岸线附近破坏生态环境。同时,私自海葬安全保障不足,碰上突发海浪、大风等情况很危险。
为了合法、安全、环保地进行骨灰撒海,我们可以选择集体海葬或殡仪公司海葬。集体海葬由市民政部门统一组织,市殡仪馆承办,具有公益性,部分城市还有补贴,但需等待且限制随船家属人数,流程较简单。殡仪公司海葬有免费公益海葬和包船海葬等选择,公益海葬与集体公益海葬类似,区别在于政府组织的可能有补贴。包船海葬服务项目多,但花费较多,家属可自行确定海撒时间,随时出海。
在进行骨灰撒海时,还需要办理相关手续并注意一些事项。手续办理包括火化前申请和火化后申请,家属需携带相关证件前往指定办公室或海撒办办理业务。注意事项包括申请许可证、选择合适位置、考虑天气海况以及尊重逝者意愿和家人意见等。
此外,我国有专门服务于海葬的生态处置倾倒区以及其他可用的倾倒区,为骨灰撒海提供了合法的场所。不同地区的骨灰撒海服务及补贴情况也有所不同。
总之,骨灰撒海是一种有意义的丧葬方式,但需遵守法律规定和相关手续,选择合法的方式和合适的地点进行,以确保仪式的合法性、安全性和对逝者的尊重,同时也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