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土地资源的减少和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人选择将亲人骨灰撒入大海。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市民,海葬正成为一种新风尚。
近年来,骨灰撒海活动在各地广泛开展。2024 年京津冀骨灰撒海启航活动在天津渤海湾举行,由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省市民政部门联合主办,35 位逝者的骨灰随风入海。活动现场,礼兵神情肃穆,向安眠于大海的逝者敬献花篮。家属代表分享家风往事,深情缅怀已故亲人。公祭人恭诵祭文,歌颂海葬逝者无私大爱。载有逝者骨灰的 “国宾 9 号” 撒海专用船缓缓驶向渤海湾,到达指定海域后,家属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将亲人的骨灰轻轻撒入万顷碧波,伴随着落花瓣瓣,海葬逝者在广袤海洋的拥抱中,枕波长眠,回归自然。
北京市从 1994 年 5 月开始推行骨灰撒海活动。三十年来,共组织集体骨灰撒海活动 774 批次,安葬逝者骨灰近 3.4 万份。公众参与度逐年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随着惠民殡葬政策的深入实施,骨灰撒海这种由财政经费补贴、服务全程免费、不保留任何骨灰的公益普惠生态安葬方式,有效减轻了群众的丧葬负担,顺应了群众多样化的安葬需求,有力推动了殡葬移风易俗,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2024 年天津 “海之眠” 骨灰撒海活动启航,启用了全新的背景音乐和追思词,增加了礼仪人员献花环节,提升了骨灰撒海的仪式感和庄重感。今年,市民政局在 “天津殡仪服务” 微信公众号开通了骨灰撒海网上报名功能,更加方便群众报名。
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联合主办的骨灰撒海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动节地生态安葬,提升殡葬工作协同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三地民政部门表示,将进一步深化殡葬领域合作,携手打造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除了京津冀地区,张家口举办的骨灰海葬活动也引领了绿色生态文明殡葬新风尚。张家口市第十次海葬活动,共有 188 位逝者的 261 名家属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将寄托着思念的鲜花与骨灰撒向大海。这是张家口历年来规模最大、参与亲属最多的一次海葬活动。
在福建,海葬也成为解决墓地拥挤问题的办法。胡晓的公司为客户提供海葬服务,业务繁忙时期每月要出海多达 30 次。中国文化讲究祭拜祖先,立墓碑进行土葬被认为是重要的身后仪式,但近年来,墓地稀缺,政府开始鼓励人们选择其他殡葬方式,一些地方政府向选择海葬的人提供现金奖励。国家媒体也开始普及 “厚养薄葬” 的观念。
福州今年一共有 209 位逝者选择海葬,他们选择海葬的理由各不相同。福州市出台骨灰海葬奖补办法,大力推行这一节地生态安葬形式。奖补办法明确提出,参加福州市民政局组织的集中公益海葬活动,死者生前是福州籍的,每例骨灰海葬奖补 3000 元并颁发海葬证书,骨灰海葬活动时可免费随行 2 名亲属。对于非福州户籍的亡故居民,同样提供免费服务。
在江苏,清明期间,大连市将组织 11 场海葬活动。自 1997 年开展骨灰撒海活动以来,大连市共有上万具骨灰撒入大海,节约土地资源 5 万多平方米。在江苏,除了江葬,还有海葬、壁葬、树葬、草坪葬、花坛葬、格位存放等节地生态葬类型,绿色环保理念渐入人心。
在浙江,湖州德清县从 2018 年开始推行生态葬,主要方式有树葬和撒散,安葬地点共有 12 个。让逝者长眠于树林中,可以为后人节约更多的土地,充分践行了 “但存方寸地,留于子孙耕” 的理念。
二、为什么不能随便撒骨灰入大海
(一)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律,个人不能随意将死者骨灰倒入海里,需向有关部门申请并获得批准。这是因为海葬应当由民政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组织实施,个人或者其他组织不得擅自进行海葬。未经批准,擅自进行海葬属于违法行为,可能会面临罚款等处罚,甚至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环保要求
即使骨灰本身对海洋无污染,但为避免破坏海洋环境,国家对海葬有具体的环境管理政策,对撒海海域选址有要求。人体骨灰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允许海洋倾倒的物质类型之一,也符合相关国际公约规定的情形。然而,“海葬” 活动需要遵循海洋倾倒许可审批制度,一般由当地民政局或民政部门允许的殡葬服务相关单位向生态环境部申请,待审查批准签发 “骨灰撒海许可证” 后,方可持证开展骨灰撒海活动。同时,“海葬” 活动需要在指定区域开展,我国现有专门服务于 “海葬” 活动的生态处置倾倒区 3 个(青岛、日照、长江口),其他在用的倾倒区也可用于开展 “海葬” 活动。
骨灰中虽然主要成分是磷酸钙等无害物质,但也含有微量的重金属,如铅、汞、镉等。如果大量骨灰被随意撒入海洋,可能会对海洋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国家对海葬的地点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此外,私自海葬还可能会影响海洋生态环境,比如造成船舶污染,扰乱公共秩序,甚至在船上私自焚烧纸币引发火灾等法律问题。按照标准的海葬流程,骨灰首先要经过检查,确保没有沾染致病菌和污染海洋的有害成分。同时,用于海葬的容器也必须符合相关规定,不能使用对海洋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容器。在我国,海葬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规定。首先,在进行海葬之前,需要到相关部门进行预约登记,并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其次,选择合法的海葬服务机构进行具体操作,必须遵守相关规定。最后,海葬要注意环保意识,不得随意选择容器或违规操作,盛放骨灰的容器必须款式统一,符合规定。
三、骨灰撒海的正确方式
(一)通过民政部门组织的集体公益海葬
报名方式:家属可凭借死亡人员的相关证明直接报名。通常需要提供逝者的户籍已注销的死亡注销证明,户籍未注销的则需提供户口本首页和本人页、身份证、死亡证明,同时若为 2020 年之后火化的,要提供火化证明,2020 年之前火化没有火化证明的,可提供火化收据、骨灰寄存证、安葬证或相应单位出具的证明。此外,参加海葬活动人员也需提供身份证,报名申请人同样需要提供身份证,以上均为复印件一式二份。
费用及补贴:免费,部分城市还有海葬补贴。例如我市对骨灰海葬和树葬有补贴标准,凡是家属将先人骨灰参与集体海葬活动的每具补贴 1000 元;苏州市区推行绿色殡葬工作实施办法中,生前是市区户籍居民的坟墓迁移将骨灰海葬的,实行绿色殡葬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例骨灰 1000 元,同时对海葬免费送葬人数从 2 人调整为 3 人;石家庄市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办法中,骨灰海葬每安葬一具一次性补助 2000 元。但这种方式需等待时间较久,且限制随船家属人数,一般不超过 3 人,超过就要多出船位费。
流程:按批次进行,骨灰可先免费存放。海葬当天礼仪人员致悼词后,家属在指定海域撒骨灰。海葬活动一般由市民政部门统一组织,市殡仪馆承办。当地相关政府部门会规定达到一定数量的家庭,或者以月度、季度为单位开启海葬流程。
(二)通过专门殡葬公司组织的有偿海葬
服务类型:包括免费公益海葬和包船海葬。公益海葬与民政部门组织的类似但无补贴;包船海葬服务项目多,可私人定制,家属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能力来选择。比如家庭式一对一包船海葬,提供单户包船海葬,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随时可以报名并举行海葬活动,不但可以摆脱集体海葬的拥挤和喧嚣,不用排队等候,还可以按照亲人生前的愿望、习惯、爱好等对船进行布置,船只大小可根据家属人数及家属需要决定,提供独立的空间。
费用:根据服务内容收费,包括礼仪服务、祭祀品、船位费等。价格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例如海葬全部费用中,有偿包船海葬根据不同的服务套餐,价格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简朴套餐可能在 5800 元左右,温馨套餐在 9800 元左右,尊贵套餐则可能高达 13800 元。
流程:家属可自行确定海撒时间,海葬当天有工作人员准备仪式,如念悼词、献花等。家属可以直接带着身份相关的证明去殡仪公司办理登记或者打电话预约,确定想要的海葬服务。到海葬当天,家属可以自己去殡仪公司安排的码头登船或者由殡仪公司派车接送。随船家属人数一般不会少于 10 人,登船之后,按照家属所选的服务,殡仪公司的工作人员会准备海葬仪式,念悼词、鞠躬礼、默哀礼、海撒鲜花、祭祀用品等等,甚至还有单独的哀悼时间。
四、骨灰撒海的手续及规定
(一)所需手续
向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申请许可证,提供逝者死亡证明和骨灰合法证明文件。
选择合适撒海位置,避免在环境保护区或禁止撒骨灰的地方进行。
(二)其他规定
参加海葬骨灰的陪同家属人数有规定,不得超过工作人员的一定倍数。
每艘撒海船必须配备公证人员,对骨灰撒海进行全程公证。
确保骨灰撒海过程中不出现封建迷信活动。
五、总结
骨灰撒海作为一种生态环保的安葬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节约土地资源,还能体现对逝者的尊重和对自然的回归。然而,骨灰撒海并非可以随意进行。
从法律规定角度来看,个人不能随意将骨灰倒入大海,必须向有关部门申请并获得批准。海葬应当由民政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组织实施,否则可能面临罚款等处罚,甚至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或犯罪。
从环保要求方面考虑,虽然骨灰本身对海洋无污染,但为了避免破坏海洋环境,国家对海葬有严格的环境管理政策。对撒海海域选址有明确要求,需要遵循海洋倾倒许可审批制度,在指定区域开展海葬活动。同时,骨灰中含有微量重金属,大量随意撒入海洋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海葬过程中,骨灰要经过检查,容器也必须符合规定,不得随意选择或违规操作。
因此,在进行骨灰撒海时,我们需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和手续,选择合法、合适的方式。可以通过民政部门组织的集体公益海葬,免费且部分城市有补贴,但需等待时间较久且限制随船家属人数;也可以选择专门殡葬公司组织的有偿海葬,服务类型多样,可根据自身经济能力选择,但费用较高。
在办理骨灰撒海手续时,要向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申请许可证,提供逝者死亡证明和骨灰合法证明文件,并选择合适撒海位置,避免在环境保护区或禁止撒骨灰的地方进行。同时,要遵守参加海葬骨灰的陪同家属人数规定,每艘撒海船必须配备公证人员,确保骨灰撒海过程中不出现封建迷信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让骨灰撒海这一过程既尊重逝者又符合环保要求,成为一种庄重、文明、可持续的安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