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层面是否允许普通人骨灰撒海

(一)政策导向支持

在我国殡葬改革的大背景下,推行包括海葬在内的多种绿色殡葬方式是当前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考量,传统的土葬方式逐渐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占用大量土地等问题。而海葬作为一种绿色殡葬选择,有着节约土地资源的显著优势,能够让逝者以另一种方式回归自然,也符合当下移风易俗的理念要求。
从宏观政策角度来看,国家是支持骨灰撒海这一做法的,它契合国家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保的发展方向与理念,旨在引导民众树立更加文明、生态、环保的殡葬观念,助力推动整个殡葬行业朝着绿色、节约的方向变革,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可用的土地资源以及更美好的生态环境。

(二)法律相关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殡葬管理条例》,海葬应当由民政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组织实施,个人或者其他组织不得擅自进行海葬。例如,福建曾有户人家,墓地20年到期了,续费太贵,就自行把骨灰撒向了大海中,此事被当地民政部门知晓后,被认定涉嫌违法。
未经批准,擅自兴建殡葬设施的,由民政部门会同建设、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取缔,责令恢复原状,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办理丧事活动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由民政部门予以制止;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也就是说,如果个人私自海葬,最低也是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还要处以罚款。
具体而言,若想进行海葬,需要按规定向相关部门申请报备,民政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应当对申请海葬的逝者进行审核,确认其是否符合海葬的条件,像逝者本人生前有海葬意愿或者家属同意其海葬;逝者没有传染病、放射性物质等可能污染海洋环境的情况;逝者没有其他法律规定不得进行海葬的情况等。审核通过后,民政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会安排适当的时间、地点和方式进行海葬,并通知申请人,申请人按照安排,将逝者的骨灰装入专用容器,并在规定的时间到达指定的地点,参加海葬仪式。海葬结束后,相应部门还会将海葬的相关信息登记在专用的台账上,并向申请人发放海葬证明,申请人需要妥善保管该证明,以备日后查询或者证明等使用。 总之,骨灰撒海虽然政策上是支持的,但一定要遵循相应法律规定,按流程操作,切不可私自进行。

二、骨灰撒海的申请手续与流程

(一)申请所需材料

不同地区办理骨灰撒海时所需准备的材料会存在一定差异,但通常有一些共性的要求。一般来说,需要准备逝者的死亡证明,像医院出具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或者公安部门开具的相关死亡证明材料等,这是证明逝者离世情况的关键凭证。同时,逝者的身份证也必不可少,能明确其身份信息。户口本也可能会被要求提供,用于核实逝者与家属的亲属关系等情况。
此外,逝者的火化证或骨灰寄存证也需一并准备好,以说明骨灰的来源及当前状态。而对于经办人,也就是具体负责办理骨灰撒海相关事宜的家属代表,要携带自己的身份证,并且往往需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例如在本溪地区,骨灰撒海活动免费参加3位家属,就要求携带参加活动人员的身份证复印件,以及死者的死亡证明、身份证、户口本、火化证或骨灰寄存证,且以上有效证件一式二份复印件,证件必须齐全方可报名。
在一些有补贴政策的地方,申请补贴时还需要额外的材料。像广州市,若符合条件申请骨灰撒海补贴,申请人需提供广州市骨灰撒海补贴申请表(现场填写)、逝者户口注销页或带户口注销章的死亡证、逝者《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申请人身份证以及申请人的社保卡号(推荐优先使用)或银行账户(银行卡、存折)(户名须与身份证姓名一致)等资料。总之,办理前最好向当地相关民政部门或者负责骨灰撒海的具体机构详细咨询所需材料要求,确保准备齐全,避免耽误办理流程。

(二)具体办理流程

  1. 咨询了解环节:首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去了解当地骨灰撒海的相关信息及具体要求。比如拨打当地民政部门公布的咨询电话,像深圳可以拨打0755 - 86005056进行预报名登记咨询;本溪可拨打43128006电话了解情况。也可以直接前往当地殡仪馆、公墓管理部门或者相关的民政服务窗口进行当面咨询,工作人员会介绍骨灰撒海的具体开展时间、可参与的条件、需要准备的材料等关键信息,方便家属对整个流程有初步认知。

  1. 登记环节:在咨询清楚后,按照要求准备好相应的证件材料,然后进行报名登记。有的地区是线上登记,有的则是线下填写相关表格登记。例如上海市民可以联系上海飞思海葬服务部进行骨灰撒海活动的预约登记;北京的办理地点包括北京市殡仪服务中心等,办公时间为周一至周日8:00 - 16:00,由亡故人直系亲属代表、委托人或委托机构前去办理登记手续,登记时要提交逝者骨灰、户口本、火化证明原件及复印件、身份证件及复印件、家属关系证明等材料。登记完成后,要留意后续通知。

  1. 等待安排环节:报名登记后,就需要耐心等待相关部门或者负责的海葬服务机构的通知。因为骨灰撒海活动大多是根据报名情况、天气、海域使用安排等综合因素来确定具体时间和批次的,像有的地方海葬服务排期较长,可能要等待一段时间。例如有的地方的海葬服务,排期已经到一两年后了。期间要保持通讯畅通,注意接听电话或者查看短信、邮件等通知信息,以免错过重要安排通知。

  1. 登船撒海环节:接到通知后,按照指定的时间、地点前往集合。一般家属要自行携带好逝者的骨灰(有的地区会有相应的骨灰包装要求,会由海葬机构提供特定的骨灰袋等让家属装入骨灰),并携带好身份证原件等用于身份认证等事宜。像本溪地区,集合地点在市殡仪馆安息堂停车场,当天出发,家属自己取骨灰装入海葬公司提供的骨灰袋中,由海葬公司保管骨灰盒,然后家属跟随安排乘车前往海港,持票乘船出海,到达指定的海域后,会举行相应的海葬仪式,像献花、致悼词、集体默哀、鞠躬等祭奠仪式,之后将骨灰撒入大海中。在整个过程中,要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遵守相关规定,比如有的地方不允许家属携带香烛、锡箔和纸钱等传统的祭奠用品。

  1. 结束返程环节:在骨灰撒海仪式结束后,跟随安排乘车返回出发地。如果涉及补贴申请等事项的,后续还需要按照要求提供相应的银行账户等信息,等待补贴发放。例如广州市经审核符合条件者,在当批次骨灰撒海活动结束后2个月内将补贴划入申请人提供的账户。 总之,整个骨灰撒海办理流程要严格遵循各环节要求,和相关部门、机构积极配合,确保能顺利完成,让逝者以这种绿色环保的方式回归自然。

三、各地骨灰撒海的相关服务及补贴情况

(一)沿海城市服务状况

在沿海城市中,天津、大连等地针对骨灰撒海都有着颇具特色的服务内容与组织形式。
就拿天津来说,其有着多样化的海葬服务选择。例如有包船海葬服务,从咨询、报名到举行海葬,全程提供策划及指导服务,只要天气条件允许,甚至可以随时报名并举行海葬活动,快的话在火化当日就能举行。包船海葬区别于集体海葬,不仅能够摆脱集体海葬的拥挤和喧嚣,所需资料还极简,不用排队等候,家属还可以按照亲人生前的愿望、习惯、爱好等对船进行布置,并且全程可提供专车接送,给予独立庄重快捷的一条龙服务。其标准海撒一对一服务收费3000元(一价全含),随约随办,无需等待,还有独立的告别空间,家属自行抵达海撒集合地点还可升级往返商务车接送,随船家属20人以内,无需排队等候,随时预约办理,船上会提供独立海葬船只、单独哀悼空间、独立船舶布置、船舱内仪式供台布置,还有服务人员指导撒海仪式举行,提供海撒花瓣、鲜花以及手套、口罩等海撒必需品。另外,像2024年京津冀骨灰撒海活动在天津渤海湾举行,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如今服务不仅覆盖京津冀,还辐射到山东、河南、陕西等十几个省市,天津户籍逝者家属申请参与骨灰撒海服务的,免费提供1000元骨灰撒海基本服务,后续每具骨灰减免费用提升至2000元,并给予承办人1000元奖励,对火化后直接选择参加骨灰撒海的承办人,再给予1420元基本殡葬服务费用补贴。
而大连的海葬服务也十分完善,2024年海葬服务工作启动后,服务对象主要针对大连市户籍且选择骨灰海葬的逝者。其基本流程先是丧属持已被注销的死亡人员户口本、身份证、火化证明或者能证明死者是本地户籍的相关证明以及补贴受益人的银行账户信息,自行选择骨灰海葬服务单位;接着确定海葬时间、地点、登船人数(每户逝者家属不超过3人);最后在指定码头登船,将骨灰撒入指定海域,骨灰海葬后发放大连市民政局统一印制的《海葬证》。海葬服务单位需在市民政局备案并签署2024年海葬服务协议且已取得骨灰撒海证。并且有着诸多优惠政策,比如海葬服务免费,包含免费提供随行家属(不超过3人)的船费,为每位逝者免费提供骨灰降解容器,免费提供集体海葬礼仪服务,免费提供鲜花等海葬祭祀用品,免费提供海葬证一份;大连市户籍逝者除海葬服务免费外,家属还可获得400元补贴;骨灰安葬方式直接选择海葬的大连市户籍逝者家属可持大连《海葬证》到户籍地殡仪馆办理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减免(涵盖普通殡葬专用车遗体运送费、3日内普通冷藏(冻)柜遗体存放费、遗体火化费、骨灰普通寄存费等);历年进行骨灰海葬的逝者亲属,凭《海葬证》可自行选择海葬服务单位,由其提供一次免费海葬祭祀服务,每位逝者亲属不超过3人,海葬服务单位会根据情况适时安排祭扫活动。
不同沿海城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通过各种贴心的服务安排,让骨灰撒海这一绿色殡葬方式能够更好地开展,也让逝者家属能更安心地送别亲人。

(二)部分城市补贴政策

以广州市为例,出台了针对户籍居民等不同对象的骨灰撒海补贴政策。若逝者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免收其骨灰撒海服务费用(含2名亲属参加出海活动的费用):一是生前为广州市户籍居民;二是在本市死亡并火化的非户籍人员;三是生前迁往港、澳、台及海外的原广州市户籍人员。
而对于补贴方面,2013年1月1日后死亡的广州市户籍人员,其骨灰撒海的(广州市民政部门统一组织的撒海活动),申请人可以申领2000元骨灰撒海补贴。这里的申请人为逝者生前依法委托办理骨灰撒海事项的受托人、逝者生前的法定监护人或者近亲属,不含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
在申请补贴时,需要满足一定条件且按要求准备相应材料进行现场核验,具体如下:
  • 申请时间地点:受理时间为8:30-12:00,13:00-16:30(周六、周日正常办公,法定节假日请提前电话确认:020-87053636),地点在广州市骨灰撒海活动办公室(天河区燕岭路394号),公交可在武警医院站东行到达,地铁可从燕塘地铁站C出口东行抵达。

  • 所需资料:需准备广州市骨灰撒海补贴申请表(现场填写)、逝者户口注销页或带户口注销章的死亡证、逝者《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申请人身份证以及申请人的社保卡号(推荐优先使用)或银行账户(银行卡、存折)(户名须与身份证姓名一致)。

  • 发放时间:经审核符合条件者,在当批次骨灰撒海活动结束后2个月内将补贴划入申请人提供的账户。

同时还有一些注意事项,为方便市民办理补贴申请,在办理业务确认之后即可提交申请资料,请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带齐申请补贴所需材料补办;为保证补贴快速到账,建议申请人尽量提供开通金融功能的社保卡或四大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的银行卡。通过这样明确的补贴政策,能让符合条件的市民在选择骨灰撒海时减轻一定经济负担,也进一步推动绿色殡葬方式的普及。

四、骨灰撒海活动中的注意事项

(一)环境保护要求

在进行骨灰撒海活动时,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一点。首先,骨灰撒海过程中只能撒放骨灰本身,像骨灰盒以及其他杂物是绝对不能投入大海的。这是因为骨灰中含有磷酸钙等化学物质,如果将大量非可降解的骨灰盒等物品随意抛入海洋,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间和正常生活。而且,有些杂物可能还会含有对海洋生物有害的成分,破坏海洋的生态平衡。
从公共卫生角度来看,虽然骨灰经过高温焚烧后,大部分有害的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已被消灭,但如果混入其他未经过处理的物品一同抛入大海,就难以保证不会对海洋环境以及周边海域的公共卫生状况产生威胁。另外,从文化传承和社会公共秩序方面来讲,随意将各种物品投入大海,也破坏了撒骨灰这一原本庄重、带有缅怀意义的文化仪式感,不符合海葬所承载的让逝者回归自然、寄托生者哀思的初衷。
所以,为了维护海洋生态的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以及遵循文化传统和社会秩序,大家在参与骨灰撒海活动时,一定要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确保只撒放骨灰,让这一绿色殡葬方式真正做到既尊重逝者,又爱护海洋环境。

(二)仪式相关规范

骨灰撒海仪式有着一系列常规规范,以保证整个过程庄重、有序进行。
在告别仪式方面,通常会有专门的主持人员,一般由经验丰富、熟悉仪式流程且能把控现场氛围的司仪来担当这一角色。司仪会引导整个告别仪式按既定流程开展,比如先进行敬献花篮环节,此时往往还会搭配上舒缓且庄重的配乐,营造出肃穆的氛围;接着会带领大家进行默哀,默哀时间按照相关标准是不得少于1分钟的,并且整个仪式从开始到结束,时长也要求不得少于10分钟,以此来充分表达对逝者的缅怀之情;之后,司仪会致撒海奠词,话语间满含对逝者的追思和敬意;最后便是送灵等环节,让家属能在仪式中好好与逝者告别。
撒放骨灰时也有相应讲究,要使用专用撒海桶来防止骨灰飞扬,撒海桶会悬挂于甲板护栏后,底部距离海面在1米以内为宜。在撒放过程中,还会有工作人员把守撒海桶,每份骨灰撒放时间通常控制在5分钟以内,并且工作人员会引导、帮助陪同家属按顺序撒放,撒放完毕后督促家属尽快回船舱就座,维持好现场秩序。
而对于参与仪式的家属及工作人员来说,着装一般要求庄重、统一,像家属多会选择穿着素色、深色的服装,常见的为黑色等,以此体现对逝者的敬重。工作人员更是有着严格的行为规范要求,要遵守职业道德,不得利用工作之便牟取私利、索要或者收受财物,对待家属要服务主动、一视同仁,且举止大方、语言文明,整体展现出专业、肃穆的形象,确保骨灰撒海仪式能在庄重、有序的状态下顺利完成,让逝者体面地回归大海。

五、对骨灰撒海的个人思考与建议

(一)观念转变探讨

在传统观念里,“入土为安”一直是大多数人秉持的殡葬理念,认为只有让逝者葬入土地之中,灵魂才能得到安息。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骨灰撒海这一绿色殡葬方式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对传统观念发起了冲击。
骨灰撒海意味着打破常规,让逝者以另一种更加亲近自然的方式回归,它体现的是一种与天地共融、与大海相伴的情怀。可对于很多人来说,起初接受这样的方式并不容易,毕竟长久以来的观念根深蒂固。但我们应该看到,如今地球人口日益增多,土地资源愈发紧张,传统土葬占用大量土地,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而骨灰撒海恰恰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既节约了珍贵的土地资源,又契合当下生态环保的大趋势。
我们需要去正确认识和理解这种绿色殡葬理念所蕴含的积极意义,认识到生命从自然中来,最终回归自然也是一种圆满。比如,有的逝者生前就热爱大海,希望身后能与大海为伴,家属若能尊重这样的意愿选择骨灰撒海,那便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而且,越来越多的实例也在证明,当我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接受并采用骨灰撒海这样的方式时,其实是在为子孙后代营造更好的生态环境,留下更美好的世界。大家可以试着从更宏观、更长远的角度去看待它,慢慢转变观念,让骨灰撒海这种绿色殡葬理念能被更多人认可和接纳,进而更好地推广开来。

(二)综合考量因素

当面临是否选择骨灰撒海这一决定时,有诸多方面的因素需要综合考量。
首先,逝者的意愿至关重要。倘若逝者生前明确表达过希望骨灰撒海的想法,那么家属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尊重其意愿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就像有的老人,一生钟情于大海,喜欢大海的广阔与包容,生前就交代身后要把骨灰撒入大海,让自己能永远与大海相伴。
其次,家人的意见也不容忽视。毕竟殡葬事宜关乎整个家庭,可能有的家庭成员一时难以接受这种不同于传统的方式,觉得不符合“入土为安”的观念,所以需要家庭成员之间充分沟通交流,达成共识,避免因此产生矛盾或遗憾。
经济成本也是一个实际要考虑的点。虽然有的地区针对骨灰撒海有补贴政策,甚至部分城市的海葬服务是免费的,但在一些地方,可能还会涉及船只租赁、仪式筹备等相关费用,像天津地区不同的海葬服务方式费用有较大差异,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北京也是根据不同服务内容,费用在数千至数万元之间浮动,所以家庭要结合自身经济实力去权衡。
还有当地的实际情况,比如有的沿海城市海葬服务资源相对丰富,申请流程也较为便捷,举办的场次较多;而有些地方可能开展海葬活动的频次低,还需要排队等待较长时间,像北京曾出现登记排到2025年的情况。另外,天气等自然因素也会影响骨灰撒海的实施,通常要选择天气较好、风平浪静的时候进行仪式,确保过程顺利。
总之,骨灰撒海是一种饱含意义的殡葬选择,但在决定时,要全面综合各方面因素,谨慎做出最适合的决定,让逝者走得安心,让生者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