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灰撒海究竟行不行?

(一)法律层面的规定阐述

在我国,普通人骨灰撒海是有明确法律规定的,并非可以随意进行。海葬应当由民政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组织实施,个人或者其他组织不得擅自进行海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殡葬管理条例》,未经批准,擅自兴建殡葬设施的,由民政部门会同建设、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取缔,责令恢复原状,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 1 倍以上 3 倍以下的罚款。办理丧事活动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由民政部门予以制止;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比如,若个人私自将骨灰撒入大海,最低也是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还可能面临罚款等处罚。像《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随意丢弃他人尸骨、骨灰,应当处以 5 日以上、10 日以下拘留,情节严重者,应当处以 15 日以下拘留,以及 1000 元罚款。
而且,进行海葬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规定。首先,在进行海葬之前,需要到相关部门进行预约登记,并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其次,海葬地点必须符合我国相关规定,不能随意选择目标海域抛撒骨灰,有关部门会对撒下的骨灰进行检查,确保没有沾染致病菌和污染海洋的有害成分。同时,用于海葬的容器也必须符合相关规定,不能使用对海洋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容器,要使用如陶土及海洋泥土烧制而成的可降解罐等符合要求的容器,这样顺着绳子将其沉到海底,可降解罐会在 24 小时内溶解,不会污染海洋环境。

(二)传统观念与现实选择的碰撞

长久以来,“入土为安” 的传统观念深入人心,很多人觉得让逝者安葬在土地里,才算是有了安稳的归处,这种观念在老一辈人中尤其根深蒂固,承载着人们对先人的敬重以及对身后事庄重处理的期许。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实情况出现了诸多变化。一方面,如今墓地价格不断攀升,像一些大城市周边的墓地,价格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而且墓地使用期限一般为 50 年或 70 年,还有以 20 年为一个缴费周期的护墓费,到期后需要续费,这对很多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土地资源愈发紧张,大量建设墓地也不符合节约土地、合理利用资源的大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普通人开始考虑骨灰撒海这一方式。事实上,也有不少名人选择了海葬,像周恩来总理,他的最后一把骨灰撒在了山东滨州的黄河入海口,将自己的身躯与对祖国大地的深情融为了一体;刘少奇同志在 1980 年冤案得到平反昭雪后,于同年 5 月 19 日,其骨灰在青岛撒向了浩瀚无边、滔滔不息的大海;邓小平同志逝世后,1997 年 3 月 2 日,有关中央领导和邓小平夫人卓琳等亲属一起,将邓小平骨灰撒入大海;还有文学大师巴金及其夫人萧珊的骨灰,在 2005 年 11 月 26 日,由亲属撒向上海附近的大海等等。这些名人的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到海葬这种回归自然、简洁又饱含深情的方式,慢慢影响着大众对于身后事处理方式的看法,让骨灰撒海逐渐被一些人纳入考虑范围之中。

二、骨灰撒海的正规途径

(一)民政部门组织的集体公益海葬

民政部门组织的集体公益海葬是一种常见且正规的骨灰撒海途径。通常情况下,逝者家属若想报名参加,需要准备好逝者的户口本、身份证、火化证明等相关证明材料,然后可以通过电话、网络或亲自到市殡葬服务调度中心等进行预约报名,比如有的城市可以拨打白事热线或者专门的海葬服务专线,也能通过网络平台如 “随申办” 的相关应用服务预约,还能选择到指定的现场地点预约。
在开展批次方面,集体公益海葬一般不是随时能进行的,而是按照批次来安排,当地相关政府部门会规定达到一定户数家庭,或者以月度、季度为单位开启海葬流程。所以家属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不过在等待期间,骨灰可以先在服务点进行免费存放。
对于能随船撒骨灰的家属人数,一般是有限制的,通常不超过 3 人,要是超过这个人数,往往就需要多出船位费了。
这种集体公益海葬具备不少优势,它是免费的,而且部分城市还会给家属提供海葬补贴。以广州为例,广州市户籍且符合相应条件的,能享受每具骨灰一定金额的补贴;上海则是每份骨灰撒海有相应的补贴标准,一部分直接补贴给家属,另一部分用于为家属提供乘坐骨灰撒海活动的车船票、保险费等服务费用(不超过六人)。
在仪式流程上,当收到海葬主管部门的具体通知后,家属按照指引前往指定地点,与其他参与的家属一同登船。登船后,会有礼仪人员致悼词,之后家属只要在指定海域将骨灰降解罐撒入大海即可,整个流程既庄重又简洁,让逝者回归大海的怀抱,完成这一生态环保又饱含深情的安葬方式。

(二)殡仪公司提供的海葬服务

殡仪公司为有需要的家属提供了多样化的海葬服务。一方面,有免费的公益海葬,这种和民政部门组织的集体公益海葬有相似之处,都是免费的,不过也需要像集体公益海葬那样等待合适的时机安排,区别在于政府部门组织的集体公益海葬可能会有一些额外补贴,而殡仪公司的公益海葬则侧重于利用自身的专业服务来协助家属完成。
另一方面,还有包船海葬等更具个性化的服务类型。包船海葬能为家属提供较多的服务项目,比如可以根据家属的要求,安排念悼词、举行鞠躬礼、默哀礼,还会进行海撒鲜花等,同时也会准备相应的祭祀用品。家属能够享受到的私人陪伴空间更大,可随船的家属人数一般也比较多,通常不会少于 10 人,能让更多亲人亲自送逝者最后一程。
在花费情况上,不同的服务套餐自然对应不同价格,像礼仪服务、祭祀品、船位费等等都是要花钱的,家属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能力来选择相应的服务。
想要预约办理殡仪公司的海葬服务,在亲人的遗体火化后,家属可以直接带着身份相关的证明去殡仪公司办理登记,或者通过打电话的方式进行预约,确定想要的海葬服务以及自行确定海撒时间,到了海葬当天,家属可以自行前往殡仪公司安排的码头登船,有的殡仪公司还会提供派车接送的贴心服务,尽可能满足家属的需求,让整个海葬过程顺利进行。

三、骨灰撒海时的注意事项

(一)时间和天气的选择

在进行骨灰撒海时,选择合适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要尽量避开恶劣的天气条件,比如海浪较大、大风呼啸或者暴雨倾盆等天气状况。因为这样的天气不仅会让海上撒骨灰的过程存在安全隐患,比如船只航行困难、人员容易摔倒受伤等,也不利于仪式的顺利开展。所以,建议大家选择天气晴朗、海浪平静的日子来进行骨灰撒海,确保整个过程能够平稳、有序地进行,让逝者可以在安宁祥和的氛围中回归大海。

(二)海域地点的要求

骨灰撒海的海域可不是随意选择的,必须要符合相关规定才行。不是任何一片海域都能作为撒骨灰的场所,需要在规定的海域范围内开展这一活动。像有的地方会选择水动力足的海域,这样能避免骨灰出现回流等情况。同时,也要注意不能在渔民养殖海鲜的区域进行撒骨灰操作,毕竟这会对渔业养殖造成影响,而且也不能选在环境保护区等明确禁止撒骨灰的地方,要严格遵守相关要求,保障海洋环境及各方的权益。

(三)仪式中的行为和环境保护

在船上以及撒骨灰的过程中,大家也要注意自身的行为规范。比如在船上时,要保持身体平衡,特别是在投放骨灰的时候,防止骨灰被吹散或者飞溅出去,影响到其他人和船只。并且,撒骨灰前,可以为逝者默哀、祈祷等,通过这些方式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与祝福。与此同时,我们一定要尊重海洋环境,不随意往海里乱扔其他物品,避免对海洋生态造成破坏,像一些海洋难以分解的人造材料更是不能使用,尽可能让骨灰撒海这一行为对海洋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四)心理及其他准备工作

骨灰撒海作为一种特殊的告别方式,家属们往往会有比较强烈的情感反应。所以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是很有必要的,要给自己和家人足够的时间去处理情绪,慢慢接受和适应这种告别。另外,要是希望亲友参与的话,要提前通知他们,并让他们充分了解相关的安排和注意事项。而且,还可以考虑后续用合适的方式来纪念逝者,比如在海边举行简单的仪式等,让这份思念与缅怀能够以恰当的形式延续下去。

四、骨灰撒海的意义与价值

(一)对社会资源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骨灰撒海有着多方面对社会资源产生积极影响的意义。
从节约土地资源角度来看,传统的墓葬方式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来修建墓地,每一座墓地都包含墓穴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土地,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去世人口数量也在累积,如果都采用传统墓葬,土地资源的消耗将十分巨大。而骨灰撒海则打破了这种对土地的依赖,无需专门开辟土地用于安置骨灰,让有限的土地可以更多地被应用于关乎国计民生的其他重要建设和发展领域,比如城市建设、农业生产等,极大地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经济方面,购买墓地安葬往往费用不菲,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墓地价格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并且后续还存在以一定周期缴纳的护墓费等支出,这对普通家庭来说是不小的经济负担。相较而言,选择骨灰撒海的方式,若通过民政部门组织的集体公益海葬,通常是免费的,即便选择殡仪公司提供的部分收费服务,整体花费也往往比购买墓地要经济得多。所以,骨灰撒海从经济成本角度为众多家庭减轻了负担,也让人们可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提升生活品质等其他方面。
骨灰撒海还是继墓葬之后的一次重大改革举措,它符合当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在全社会倡导移风易俗的大背景下,这种生态环保又饱含深情的安葬方式,正逐渐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丧葬观念,引导人们树立更加绿色、文明、节俭的新风尚,推动整个社会向着更加注重精神文明、生态和谐的方向发展,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利于社会长远进步的选择。

(二)回归自然的情怀体现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讲,骨灰撒海蕴含着深刻的回归自然的情怀。人本身就来自于自然,生命诞生、成长都依托着大自然的滋养,而当生命走到尽头,让骨灰撒入大海,就仿佛是完成了一个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的圆满循环。
人体经过火化后产生的骨灰,其主要成分是无机物碳酸钙,并非是会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的有毒有害物质。而且在海葬的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保障下,骨灰会被撒入合适的海域,这些海域有着自身的生态循环系统,海水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等,即便有骨灰融入,也能够通过自然的分解等作用使其逐渐成为海洋生态环境的一部分,根本不会造成水质污染等不良影响。
当逝者的骨灰伴随着鲜花等,缓缓撒入大海,在海风的吹拂、海浪的簇拥下,逝者仿佛以另一种形式重归自然的怀抱,真正实现了 “质洁来复洁去”,这种纯粹又饱含深情的告别方式,让生者在寄托哀思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豁达、超脱,以及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怀,给予了人们在面对生死时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