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海葬渐受青睐,骨灰盒处理成关注焦点
近年来,海葬作为一种新型的殡葬方式,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选择之中。一方面,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以及对环保、节地等理念的重视,传统公墓安葬不再是唯一的选择,海葬以其回归自然、绿色环保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逝者和家属所接纳。像沈阳,十年来参加海葬活动的市民就超过了 7 万人,已然成为民间海葬的良好宣传者;上海自 1991 年举行海葬活动以来,至今也已有 71527 名逝者选择将骨灰撒海。另一方面,不少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应的补贴政策来鼓励海葬,例如沈阳市将骨灰海葬补贴由 1700 元 / 盒提高至 2100 元 / 盒,还有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福建省福州市、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市等多地推行免费海葬措施,本地户籍选择集体海葬还有 1000 元到 6000 元不等的海葬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海葬的流行。
然而,当完成海葬后,骨灰盒该如何处理却成了很多家属关心的问题。毕竟骨灰盒承载着家属对逝者的深厚情感以及纪念意义,处理方式需要慎重考虑。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且合适的骨灰盒处理方式,希望能给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
二、常见的骨灰盒处理方式

(一)撒入大海
在海葬结束后,将骨灰盒撒入大海是一种常见且充满寓意的处理方式。当逝者的骨灰飘洒向大海之时,若骨灰盒能一同融入其中,便仿佛象征着逝者完完全全地回归自然,与广袤无垠的海洋融为一体,开启另一种形式的 “旅途”。
现在市面上也有特制的骨灰盒可供选择,比如采用可生物降解的特殊材质制成的骨灰盒,像木质的骨灰盒,它能够在海洋微生物的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缓缓地与骨灰一同分解在海水之中,既环保又显得十分温情,让逝去的生命以一种最温柔、最自然的方式回到大自然的怀抱,继续参与自然的循环,就好像逝者从来未曾远离,只是换了一种存在的方式,与这世间万物继续相伴。
(二)带回深埋
有些家属虽然选择了海葬这种形式,但心中对故土依旧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这时候把骨灰盒带回陆地,找一处合适的地方深埋便成了一种寄托哀思的好办法。
比如选择在老家,那承载着家族记忆与亲情纽带的地方,或者是对逝者有着特殊纪念意义的场所,挖一个安静的角落,将骨灰盒深埋地下。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骨灰盒得到妥善的安置,在特定的节日里,家人们能够前往祭拜,在这个熟悉又饱含情感的地点缅怀逝者,诉说思念;另一方面,骨灰盒深埋于地下,也寓意着逝者在大地的怀抱中安息,仿佛依旧与亲人们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方式充分表达了对逝者的尊重,也使得家属的情感有了具体的寄托之处。当然,在选择深埋地点时,要确保该地点安全、合法合规,遵循当地相关的规定和程序,避免后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三)家中供奉
对于部分家庭来说,他们希望骨灰盒可以留在身边,以便能时常感受到逝者的存在,那么将骨灰盒保存在家中,设置一个简易的灵堂或神龛用于日常祭奠追思,就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做法。
每到清明、中元节、寒衣节等传统的祭祀节日,家人们可以在骨灰盒前摆放好逝者的遗像,再摆上供品,点上蜡烛或者香,静静地缅怀逝者,跟逝者说说心里话,表达自己的思念、感恩与追思之情。平日里,当家人经过摆放骨灰盒的地方,也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逝者,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失去亲人的痛苦,让生者与逝者之间的情感纽带在日常生活中得以维系,仿佛逝者依旧是家庭中的一员,时刻守护着家人,成为家人心中永恒的存在和温暖的慰藉。不过,在家中存放骨灰盒时,要选择一个安静且不易被打扰的位置,也要注意保持其周围环境的整洁与庄重,同时避免家中的宠物等不小心触碰打翻骨灰盒。
(四)环保处置
倘若骨灰盒的材质是易于降解的,那么考虑将其置于特定的自然环境中,比如森林、草地等地,让它自然降解,成为大地的一部分,也是很不错的处理方式。
这种做法契合当下绿色环保、回归自然的理念,当骨灰盒慢慢融入大地,就好像逝者以另一种形式参与到大自然的生态循环之中,与花草树木、山川河流共呼吸。例如一些用环保材料制作的骨灰盒,放置在森林里,经过风吹日晒、雨水滋润以及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逐渐分解,最终化为大地的养分,滋养着周边的生命,既完成了对逝者的妥善安置,又践行了环保的责任,使得生命的告别多了一份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态的呵护,让逝者在回归自然的过程中留下一抹别样的 “痕迹”。
(五)创意处理
还有一些家庭会采取更具个性化、饱含创意的方式来处理骨灰盒,以此来纪念逝者,让这份怀念变得独一无二。
比如利用骨灰盒的部分材料进行艺术品创作,可以是制作成精美的首饰,让家人佩戴在身上,仿佛逝者时刻陪伴左右;或者将骨灰盒改造为一件独特的装饰品,摆放在家中显眼的位置,成为家庭情感故事的特殊象征;也有家庭会制作成纪念品,像把骨灰盒上有特殊意义的元素提取出来,制作成摆件等。通过这样的创意处理,不仅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也为逝者的记忆增添了一份别具一格的意义,每当看到这些创意作品,就能唤起与逝者相处的点点滴滴,让思念有了更具象化的寄托,使得逝者在亲人们心中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且独特,成为一种永恒的缅怀。
三、骨灰盒处理的注意事项

(一)关于寄存
在海葬后,通常是不建议再将骨灰盒寄存在陵园或殡仪馆的。因为逝者的骨灰已然撒入了大海,从意义上来说,骨灰盒再次寄存就显得有些多余了,它原本承载骨灰的使命已经完成。而且,倘若将骨灰盒放置在殡仪馆等场所,若长时间无人前去认领或者进行祭扫,按照相关规定,殡仪馆会在公示一段时间后对其进行集中处理,这可能也并非家属们所期望的结果。所以综合来看,在海葬结束后,选择其他更贴合情感寄托以及实际情况的骨灰盒处理方式会更为合适。
(二)运输相关
关于骨灰盒能否用私家车运输这个问题,其实要视丧属的具体情况而定。有些丧属比较介意骨灰盒放在私家车上,担心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运势,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选择殡葬服务公司的殡仪车来进行运输,殡仪车专门用于此类事宜,能让丧属在心理上感觉更为妥当。不过,要是丧属本身并不在意这些传统观念上的说法,那么将骨灰盒放在私家车上也是完全可行的,毕竟私家车也是自己的私人空间,只要在运输过程中确保骨灰盒放置平稳、安全就好,例如可以安排专人抱着骨灰盒坐在后排座位等,以表达对逝者的尊重。
(三)拿回家禁忌
把骨灰盒拿回家时,往往有着一些传统的禁忌需要注意。首先是要用黑伞遮阳,在把骨灰盒拿回家的途中,要用黑色的伞为骨灰盒遮挡阳光,这背后蕴含的传统观念是避免强烈的阳光照射到骨灰盒上,寓意着给予逝者安宁,让其能平和地 “回到家中”。其次是路途撒钱,这里的路途撒钱指的是在每一个路口或者过桥面的时候撒些纸钱,其意义在于打发路边的 “野鬼”,为逝者 “开路”,让他们给逝者让个道,确保逝者可以顺利回家。再者就是红布包盒,盛放骨灰的骨灰盒要用红色的布料包裹着,在传统文化中,人们认为红色有着驱邪辟邪的作用,所以一般会选用红色布,而其他颜色的布料通常是不会使用的。最后,把骨灰盒请回家后,一定要做好骨灰盒的保管工作,要将其放置在安全的位置,避免家里的猫狗等宠物不小心把骨灰盒打翻,毕竟骨灰盒承载着家属对逝者深厚的情感,妥善保管也是对逝者的敬重。
四、结语

尊重意愿,妥善处理
海葬后骨灰盒的处理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关键在于尊重逝者的遗愿以及结合家庭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式。毕竟,每一种处理方式背后都承载着家属对逝者深深的怀念与情感寄托。
倘若逝者生前曾明确表达过对骨灰盒处理的期望,比如希望能与骨灰一同回归大海,那将骨灰盒撒入大海就是对其遗愿最好的践行,让逝者完完全全地融入那片广袤的蔚蓝,开启另一种形式的 “生命旅程”。又或者逝者眷恋故土,希望骨灰盒能回到家乡,那带回深埋在有特殊意义的地方,也能让逝者在熟悉的土地中安息,家属也可时常前往缅怀。
而对于那些希望骨灰盒能留在身边,时刻感受逝者存在的家庭来说,在家中供奉也是一种饱含深情的选择,在日常的祭奠追思中维系着与逝者的情感纽带。要是骨灰盒材质利于环保降解,选择自然的环保处置方式,使其成为大地或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同样别具意义,仿佛逝者以独特的方式继续参与着世间的生态循环。甚至采用创意处理的方式,将骨灰盒转化为独特的纪念品等,让对逝者的怀念更具个性与温度。
无论最终选择哪一种方式,都是为了让逝者能够安息,让生者能够释怀,让这份情感在合适的处理中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