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一)引出话题

在当下,我们能发现一种现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将亲人或者自己的骨灰撒入大海,仿佛大海成为了一种别样的归宿,承载着人们最后的情感与思念。那一片蔚蓝无垠的海面,好像有着特殊的魔力,吸引着逝者的骨灰融入其中,与海浪共舞,和海风相伴。
可是,很多人心里也会冒出这样一个疑问:是不是谁的骨灰都能撒大海呢?毕竟大海虽然宽广,却也有着诸多相关的规定和讲究呀。这看似简单的行为背后,到底有没有什么限制条件呢?是只要家属愿意就可以随意进行,还是需要遵循特定的流程、符合相应的要求才行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揭开骨灰撒海背后那些大家可能不太清楚的事儿。

二、骨灰撒大海的积极意义

(一)人文情怀角度

从人文情怀的角度来看,骨灰撒大海蕴含着极为深厚且美好的意义。它是一种饱含深情的送别方式,当我们将亲人、朋友的骨灰撒入那浩瀚无垠的大海时,就仿佛是把他们交还给了大自然这个更为广阔的怀抱,让他们与天地共融,与日月同辉。每一朵翻涌的浪花,都好似在诉说着对逝者的思念与缅怀;每一阵吹拂的海风,仿佛都带着生者的牵挂与不舍,传递向远方。
这种方式体现的是一种回归,人从自然中来,最终又回归到自然中去,达成了生命历程的一种圆满。而且,像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逝世后选择将骨灰撒入大海,他们的做法更是为我们后人做出了表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以更豁达、更超脱且饱含深情的态度去看待生死,去送别那些离开我们的挚爱之人。当我们站在海边,望着骨灰融入大海,心中涌起的不仅仅是悲伤,更多的是一种对逝者生命的敬重以及对他们开启另一段 “旅程” 的美好祈愿,那是一种跨越了生死界限,与自然紧紧相连的独特情感纽带。

(二)殡葬改革角度

在殡葬改革的进程中,骨灰撒大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已然成为了一种新的殡葬形式,推动着移风易俗向前迈进。以往传统的 “入土为安” 观念深入人心,使得大量的土地资源被用于墓地建设,而骨灰撒大海则打破了这种局限,是一种非常文明且理想的骨灰处理形式。
从社会层面来讲,它有助于减轻群众的丧葬负担,毕竟相较于购买价格日益高昂的墓地等传统殡葬支出,选择骨灰撒海的成本要低很多,这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是经济上的一种减压。同时,这一形式对节约土地资源也有着极大的贡献,在人口不断增长、土地资源愈发紧张的当下,避免了因殡葬而占用更多的土地,让土地能够更多地服务于生者,用于城市建设、生态保护等更有价值的方面。
而且,骨灰撒大海也在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让大家逐渐接受并认可这种更加环保、文明的殡葬新方式,对于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文明风尚的营造等方面都有着积极且深远的影响,是符合时代发展需求,顺应绿色殡葬、生态殡葬大趋势的重要举措。

三、骨灰撒大海的必要手续

(一)证件材料准备

若想将骨灰撒入大海,首先要把相关的证件材料准备齐全。通常情况下,各地常见要求准备的证件包含死者的死亡证明、身份证、户口本、火化证或骨灰寄存证等,这些都是能证明死者身份以及骨灰来源合法性的重要材料,并且一般需要提供一式二份的复印件。同时,参与报名参加骨灰撒海相关活动的家属,也需要准备好身份证复印件。
比如在本溪,骨灰撒海活动可免费参加的家属限定为 3 位,需携带参加活动人员的身份证复印件,还有死者的死亡证明、身份证、户口本、火化证或骨灰寄存证等有效证件一式二份复印件,证件齐全方可报名。威海的公益性海葬活动,要求逝者直系亲属办理人携带身份证、逝者死亡证明(火化证或骨灰寄存证)、逝者户口本或户籍注销证明等材料去办理相关手续。而在香港,若要在香港海域内撒放骨灰,填妥申请表格后,要连同先人之「領取骨灰许可证」正本(不适用于仍存放在政府火葬场内的骨灰)及先人香港身份证明文件副本,一同交到相关坟场及火葬场办事处,若申请人非「領取骨灰许可证」持证人,还须携同已获持证人签署的授权文件正本及持证人的身份证明文件副本以供查核。总之,这些证件材料是后续顺利开展骨灰撒海活动的基础,务必提前准备好。

(二)许可证申请

向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申请特定的许可证或执照是骨灰撒海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关乎到是否遵守海洋和环境保护法规,是骨灰撒海合法性的关键所在。相关许可证往往会要求申请者提供逝者的死亡证明以及骨灰的合法证明文件等。
不同地区对于许可证的申请要求和流程会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确保骨灰撒海这一行为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进行,避免对海洋生态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例如,有的地方会严格审核申请材料,评估此次骨灰撒海活动的具体情况,包括撒海的规模、所选海域等是否符合要求后,才会决定是否发放许可证。毕竟大海作为公共资源以及众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需要我们通过许可证申请这样的方式来规范骨灰撒海行为,保障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让逝者能以合法且恰当的方式魂归大海。

(三)选择合适海域

挑选合法且合适的海域进行骨灰撒放十分关键,一定要避开环境保护区以及禁止撒骨灰的区域。因为环境保护区往往有着独特的生态系统,需要重点保护,撒放骨灰可能会破坏其生态平衡。同时,不同地区也会有一些具体规定,像距离岸线的距离等就有着相应要求,这一方面是出于海洋生态保护的考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因骨灰撒放过于靠近岸边等对周边的海洋环境、人们的生活环境等造成污染或者不良影响。
像我国有专门服务于 “海葬” 活动的生态处置倾倒区,比如青岛、日照、长江口等地的相关海域,其他在用的倾倒区也可用于开展 “海葬” 活动。而香港也明确规定了将人类骨灰撒海的指定地点,如塔门以东、东龙洲以东、西博寮海峡以南等区域,并且要求除非获得食物环境卫生署署长另行书面批准,否则必须按已批核的申请在指定的时间、日期和地点将人类骨灰撒海,还规定除已获批准撒放的先人骨灰及一小撮注鲜花瓣外,不得将食物、祭品或其他任何物品抛进海中等。所以在选择海域时,要充分了解并遵循当地的相关规定,让骨灰撒海既符合家属情感寄托需求,又契合海洋环境保护需要。

四、相关限制情况

(一)特殊身份或情况限制

在现实中,确实存在一些特殊身份的逝者,其骨灰撒海会有额外要求。比如,若是因公殉职的公职人员,尤其是涉及一些机密工作领域的,可能需要经过相关单位更为严格的审批流程,确保不会因骨灰撒海这一行为泄露任何工作机密或者对特殊事件的后续处理产生影响。
还有些逝者生前如果正处于一些法律纠纷中,比如涉及财产纠纷,而其本人遗嘱里对骨灰撒海有要求,但相关利益方存在争议的情况下,也得先解决好纠纷,确定符合法律规定以及尊重逝者真实意愿了,才能进行骨灰撒海。另外,像一些知名的公众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往往备受关注,其骨灰撒海可能需要遵循特定安排,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社会影响。例如有的可能会由相关文化、宣传等部门介入,确保整个过程既符合家属情感需求,又契合社会公序良俗以及文化传播等方面的要求。

(二)违反规定层面限制

倘若未按规定申请,私自去不允许的区域撒骨灰,那后果是比较严重的。从法律层面来讲,在我国这违反了《殡葬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要求,像在西班牙,若在公共场所随意撒放骨灰,是明确的违法行为,甚至可能面临高达 6 万欧元的罚款。在我国部分地区,私自撒骨灰也可能会受到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等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可能面临罚款等进一步措施。
从环境角度看,随意撒骨灰若在海洋生态保护区等重要区域,骨灰中的一些成分可能会打破海洋的化学平衡,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干扰整个生态系统。而且,从公序良俗方面来说,不按规定随意撒骨灰的行为容易引起他人不适,破坏大家对殡葬行为应有的庄重、有序的认知,也可能伤害到逝者其他亲属的情感。例如有的家属未经其他亲属同意私自撒骨灰,就容易引发家庭矛盾等诸多问题。所以说,骨灰撒海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应的法律规定和要求,不可肆意妄为呀。

五、不同地区的具体差异

(一)办理流程差异

不同城市在骨灰撒海活动的办理流程上存在诸多不同之处。
以本溪为例,首先是登记办理环节,市民可随时拨打 43128006 电话进行咨询。骨灰撒海活动免费允许 3 位家属参加,家属需要携带参加活动人员的身份证复印件,还有死者的死亡证明、身份证、户口本、火化证或骨灰寄存证等有效证件一式二份复印件,证件必须齐全方可报名。报名登记后要注意接听大连海葬公司电话通知,活动全程由大连海葬公司负责,活动不定期举行,具体日期会提前 5 天通知。集合地点在市殡仪馆安息堂停车场,当天出发时家属自己取骨灰,将骨灰装入海葬公司提供的骨灰袋中,由海葬公司保管,骨灰盒自行处理,并且还免费提供海葬纪念证、鲜花、乘车、乘船、海葬礼仪服务等。参加人员需携带身份证原件才能登车,要是因个人原因,像证件不全或者不遵守时间迟到等情况而不能准时参加活动的,后果得自行承担。家属要准时准点到达集合地点,全程配合好海葬公司工作人员的安排,像身份认证、骨灰认证、发放船票等事宜。当日下午到达大连后晚餐、入住宾馆,第二日早餐后,乘车到达海港,持票乘船,进行海葬活动仪式,若海葬活动因恶劣天气等原因需要调整时间,具体则由海葬公司安排,家属要积极配合,活动结束后,乘车返回本溪。
而在深圳,海葬活动已常态化接受报名,一般一年两到三次,不受户籍限制且免费参与。办理程序首先是预报名登记,可拨打 0755-86005056 电话进行;然后现场提交报名材料,填写海葬协议,经办人需提供逝者火化证和死亡证、经办人的身份证明、经办人与逝者的关系证明,若符合生态葬奖励条件,经办人还需提供报名时所填写《深圳市节地生态安葬奖励金申领表》载明的收款银行卡或存折;接着收集海葬骨灰,通常在活动开展前,承办单位会通知报名者前往深圳市殡葬服务中心提交报名材料,移交骨灰办理海葬手续;最后在指定日期登船出海进行骨灰撒海,时间一般定在清明或冬至前几天,具体以深圳市民政局官网、深圳民政公众号、深圳市殡葬服务中心公众号公告为准,例如 2024 年骨灰海葬活动定于 3 月 20 至 22 日在深圳市大鹏湾海域举行。而且每个家庭登船人数不得超过 3 人,12 岁以下儿童及 60 岁以上老人、行动不便、晕车晕船者不宜参加。
可以看出,本溪的骨灰撒海办理涉及与外地海葬公司协作,有相应的行程安排以及家属人数等方面的限定,深圳则在报名方式、材料提交以及登船人员限制等环节有着符合自身城市特点的要求,这些差异都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制定的,方便市民有序开展骨灰撒海活动。

(二)规定细则差异

各地对于骨灰撒海在具体的规定细则方面也有着明显差别。
比如在陪同家属人数限制上,本溪的骨灰撒海活动免费参加的家属限定为 3 位;而深圳规定每个家庭登船人数不得超过 3 人,并且 12 岁以下儿童及 60 岁以上老人、行动不便、晕车晕船者不宜参加,在人数和适宜参与人员方面有着较为细致的要求。
在撒海仪式方面,有些地区只是提供基础的仪式流程,像本溪是由海葬公司来安排相应的海葬礼仪服务;而深圳除了常规的流程外,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比如逝者符合生态葬奖励条件,家属办理手续时涉及的相关要求就更多更具体,整个活动开展也有着配套的服务和后续奖励金申领等流程。再看其他城市,像天津进行骨灰撒海,对于个人来说,需要前往天津市殡仪馆进行申请,并且要提供逝者的死亡证明、骨灰盒、身份证等相关资料;对于组织则需要向天津市海事局提出申请,并提供组织机构代码证、负责人身份证等相关资料,同时收费标准根据不同的要求和服务内容有所不同,基本的骨灰撒海服务包括船只租用、鲜花祭奠、主持人服务等,要是选择更高端服务,价格就会相应上涨。
从这些不同地区的规定细则差异能看出,各地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城市管理、海洋资源、民俗文化等诸多因素,来确保骨灰撒海活动既满足家属情感需求,又能规范有序地开展,避免出现各类问题。

六、结语

(一)总结观点

通过上述的探讨,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并不是谁的骨灰都能随意撒入大海的。骨灰撒海这一行为背后涉及多方面的考量,从手续方面来说,需要准备好诸如死者的死亡证明、身份证、户口本、火化证或骨灰寄存证等相关证件材料,还要按要求申请许可证,谨慎选择合适的海域等;从规定层面来看,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办理流程、规定细则,必须严格遵循;而在特殊身份或情况限制上,一些涉及机密工作、处于法律纠纷以及公众人物等情况的逝者,其骨灰撒海也有着相应的特殊要求。此外,随意违反规定去撒骨灰还会面临法律处罚以及对环境、公序良俗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我们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尊重逝者的意愿,同时遵循相应的规则和要求,才能让骨灰撒海这一饱含深情的行为合理且合法地进行下去,成为一种恰当又有意义的告别仪式。

(二)情感升华

骨灰撒海,承载的是生者对逝者的无尽思念与深厚情感,它本应是在尊重与合规的基础上完成的一场庄重告别。大海宽广无垠,接纳着人们的这份寄托,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了规定和他人的权益。每一位逝者都值得被妥善送别,每一次骨灰撒海都应是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饱含着对逝者的敬重、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社会公序良俗的维护。希望大家都能正确看待骨灰撒海这件事,让这一特殊的告别方式,既成为逝者通往另一个世界的温暖旅程,也成为生者心中慰藉情感、传承思念的美好记忆,让生命以一种回归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