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灰撒海的背景与现状

(一)生态葬兴起背景

在当今社会,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悄然发生转变。一方面,传统的 “入土为安” 观念虽然依旧有着深厚影响,但面对现实的诸多因素,大家也开始思考更为多元的殡葬方式。我国人口数量日益增多,与此同时老龄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生老病死问题愈发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每年死亡人口数量可观,按照传统土葬方式,需要大量土地用于埋葬遗体,长此以往,“死人与活人争生存环境” 的矛盾愈发凸显。据相关统计,如果每年按一定的死亡率计算,所需殡葬用地面积相当庞大,这对土地资源本就紧张的我国来说,压力不容小觑。
而且,过去土地资源存在粗放无序利用的情况,殡葬用地浪费现象严重,像有些地区出现豪华墓地、“椅子坟” 甚至 “活人墓” 等情况,进一步加剧了土地供求矛盾,城市公墓在未来面临土地稀缺的困境愈发明显。另外,墓地价格不断攀升,“死不起、葬不起” 也曾成为不少市民热议的话题。
再从生态环境角度来看,传统殡葬方式以及祭扫形式等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压力。在此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移风易俗以及减轻群众殡葬负担,殡葬改革势在必行,生态葬这种更为环保、节地的殡葬形式也就逐渐兴起了。而骨灰撒海作为生态葬的一种重要方式,以其独特的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和接受,它契合了当下人们对于生态环保以及简化身后事等多方面的诉求。

(二)骨灰撒海的普及程度

骨灰撒海目前在我国多个地区都有开展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就拿沿海地区来说,像天津,其骨灰撒海创立于 1990 年,凭借着沿海的地域优势以及专业规范优质的服务队伍,吸引了全国各地市民群众积极参与,报名人数逐年递增,至今已成功举办骨灰撒海活动 459 期,累计撒放骨灰 2.6 万余份,接待直接参与家属 53558 人次,并且其 “海之眠” 服务品牌,除京津冀三地之外,已辐射覆盖鲁豫皖、陕甘晋、蒙藏新等十几个省市区。北京从 1994 年 5 月开始推行骨灰撒海活动,30 年来共组织集体骨灰撒海活动 774 批次,安葬逝者骨灰近 3.4 万份,公众参与度也是逐年提升。还有上海,自 1991 年举行海葬活动以来,到目前为止,已经有 883 船次,71527 名逝者选择了海葬,将骨灰撒入大海。
从选择骨灰撒海的人群范围来看,较为广泛。其中有那些一生与海有着深厚渊源的人,比如经验丰富的老船长,他们伴着海风海浪度过大半生,大海对于他们而言就是永远的归宿,所以会选择海葬;勇敢无畏的海军战士,用生命守护着祖国的蓝色疆土,最终选择与大海融为一体;世代居住在海边的渔民,大海是他们的衣食父母,是生命的摇篮,他们也愿意在身后回归大海的怀抱。还有一些是出于自身意愿的交代,看淡生死,希望身后事一切从简,不想给后辈增添负担的人,毕竟海葬仪式相对简单,无需繁琐流程和高昂费用,也不用子孙后代定期祭扫。另外,经济方面的考量也是一部分人选择的原因,相较于购买墓地、修建陵墓等耗费大量金钱的传统殡葬方式,海葬费用相对较低,能减轻家庭经济压力。同时,越来越多的环保人士,出于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鉴于海葬不占用土地资源,不会产生墓地污染,骨灰回归大海象征着生命循环的生生不息,也会选择这种绿色环保的殡葬方式。

二、骨灰在风水理论中的作用

(一)传统风水对骨灰的看法

在传统的风水学里,骨灰有着独特且重要的承载意义。古籍《雪心赋》中提到 “人有骨骼,地有山脉;人有额颧,地有峰峦”,将人体与山水相类比,认为二者皆是禀天地阴阳二气所成,可见 “骨” 在传统观念里与自然山水一样,是阴阳二气凝结的体现。
而在风水理论的关键著作《葬书》里也有 “葬乘生气” 一说,意即祖宗遗骸要安葬在有生气的地方,使遗骸坐乘这地下的生气,然后才能荫福后人,这里的 “遗骸” 自然也包含了骨灰所代表的部分,“丘垄之骨,冈阜之支,气之所随”,“骨” 被视作是生气运行的踪迹,也就是龙脉所在的一种象征,所以传统风水学认为骨灰安置的位置若能得生气汇聚,那对于整个家族后人的运势等方面都会有着积极的影响,它是连接阴阳两界、传递气场运势的重要媒介,由此可见其在传统风水认知中的重要性。

(二)火化后骨灰的风水特性

遗体经过火化后形成的骨灰,依旧在传统风水认知里有着不可忽视的风水效用。从本质上来说,骨本就是人体生气之精华所在,经过高温焚化后,其纯度变得更高。就如同《葬书》中所讲 “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火化后的骨灰,依然留存着生气,而且骨为阳,生气汇聚,正契合了阴阳平衡中阳的部分,有着可以被利用来营造良好风水的特质。
当把骨灰安葬于风水之地时,按照传统风水的观点,它可以福荫后人,其蕴含的气场能量能与周边的风水环境相互作用,比如选择那种背靠山峦、面向水源,形成 “靠山面水” 格局的地方安置骨灰,寓意着 “背有靠山,前有明堂”,有利于聚集天地之灵气,促进家族繁荣,骨灰所携带的能量信息便会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好地释放与转化,进而影响家族运势,尽管从现代科学角度看缺乏实际验证依据,但在传统风水认知里,火化后的骨灰对后人运势的影响是确实存在且有着诸多讲究的。

三、骨灰撒大海的风水影响

(一)积极影响方面

1. 与自然融合的风水寓意

在风水理念中,骨灰撒入大海有着深刻且美好的寓意。大海广袤无垠、包容万象,是大自然极具力量与神秘色彩的存在。当骨灰撒入大海,便意味着逝者与大自然的海洋融为一体,这契合了生命轮回、回归自然的风水观念。就如同自然界中万物周而复始的循环一样,生命从自然中来,最后又回归到自然的怀抱,这种方式象征着生命旅程的圆满结束与新的开始,符合自然和谐的风水原则。而且海水在风水认知里常被视为有着净化和洗涤的力量,能洗去亡者生前的种种 “杂质”,让其灵魂得到净化和超度,有助于灵魂的升华,寓意着逝者可以在这浩瀚的海洋世界中获得安宁与永恒。

2. 对后代观念塑造的风水意义

从风水角度来看,骨灰撒大海对于后代的影响也有着积极的一面。首先在环保意识传承方面,选择这种生态葬法,会让后代更加直观地认识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理解人类与自然应和谐共生,潜移默化中传承环保理念,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顺应自然风水和谐的一种体现。
在文化认同延续上,很多文化或信仰体系赋予了骨灰撒海特殊的意义,认为这样能使逝者的灵魂安息。后代在遵循和参与这一传统习俗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家族过往的文化和先辈们的精神寄托,增强自身对家族文化的认同感,从家族风水气场的延续来讲,这种文化认同就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维系着家族的凝聚力和运势传承。
同时,它还关乎情感寄托和价值观塑造。对于后代而言,参与骨灰撒海的过程是一种情感的抒发与寄托,承载着对亲人深深的怀念与敬意,这种情感的传递有利于家族情感磁场的正向发展。而且这种殡葬方式反映出家庭对生命、死亡以及自然的豁达态度,会影响后代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死观、价值观,让他们以更平和、尊重的心态面对自然和生活,从风水层面来说,有助于营造家族内部良好的精神气场,为家族运势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争议之处

1. 聚气问题的争议

在传统风水界,对于骨灰撒海存在着关于聚气方面的争议。按照传统风水理论,像祖坟等安置骨灰的地方讲究藏风纳气,有合适的空间汇聚生气,如此才能福荫后人。然而骨灰撒入大海后,会随着海浪四处飘散、随波逐流,难以有一个固定的、能够聚气的空间环境。有观点认为,这种无法聚气藏风纳气的情况,可能导致难以像传统土葬那样形成对后人福荫的气场效应,对家族后代的运势助力方面存在疑问。但也有现代风水观点提出,大海本身有着独特的能量流动,虽然与传统陆地风水格局不同,但同样可以为逝者的灵魂提供滋养,只不过这种能量的传递和对后人影响的方式还存在诸多探讨之处,所以在聚气问题以及对后人福荫影响上一直争议不断。

2. 祭拜传承的争议

骨灰撒海之后,由于没有一个具体固定的地点可供后人前往拜祭,这在风水考量中也引发了争议。传统风水观念里,后人定期到祖坟等祭祀先辈,是一种维系家族情感纽带、传承家族运势的重要方式,有着诸多风水上的讲究。而海葬后,面对茫茫大海,后人很难像传统那样进行常规的祭拜仪式,有人担心这会影响家族传承的延续性,使得家族运势在传承环节上出现断层。不过也有另一种声音认为,祭拜更重要的是心意的传达和情感的寄托,即便没有固定地点,家族后人依然可以通过其他形式缅怀逝者,传承家族精神,所以关于祭拜传承在风水层面的影响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争议。

四、骨灰撒海的风水讲究与禁忌

(一)选择葬点的风水讲究

在选择海葬的具体地点时,是需要遵循一定风水原则的。首先,葬点应远离污染源,像那些靠近工厂排污口、垃圾倾倒海域等容易让水质受到污染的地方是不合适的。因为海水一旦被污染,在风水认知里,就失去了其原本具有的净化和洗涤的良好特质,无法很好地洗去亡者生前的 “杂质”,不利于逝者灵魂的净化与超度。
其次,葬点要远离航道和航线,这是为了避免对航行安全造成影响。海上交通繁忙,如果在航道、航线附近进行骨灰撒海,不仅会干扰正常航运,而且从风水角度来讲,这种容易被外界频繁干扰的区域,气场也难以平稳,不利于逝者安息以及后续对家族运势等方面的影响。
再者,地理位置上也要避免选择在急流附近、水流湍急的地方。急流会使骨灰迅速被冲散,难以有相对稳定的状态,不符合传统风水里讲究的平稳、聚气等要求,没有相对安定的环境,也就难以形成对逝者和家族有利的气场氛围。

(二)选择时间的风水禁忌

挑选骨灰撒海的时间,存在一些风水上的禁忌需要注意。一方面,要避免选择恶劣天气的日子进行海葬,比如大风、暴雨等天气条件是不利于海葬开展的。大风天气容易让骨灰还未妥善撒放就被吹散,不能按期望的状态融入大海,而且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在风水理念中往往被视为不祥之兆,气场紊乱,可能会给逝者和参与的家属等带来负面的影响,不利于整个仪式的庄重进行以及逝者灵魂的安宁。
另一方面,应避免选择农历七月进行海葬,因为传统上认为农历七月是鬼门开的时候,容易招惹不祥之气。这个时间段在民间习俗和风水观念里,阴阳两界的界限相对模糊,气场较为复杂,进行海葬可能会让逝者的灵魂受到一些不好的干扰,也不符合追求祥和、顺遂的风水原则,所以通常要避开这个时间段来安排骨灰撒海仪式。

(三)仪式规范的风水要求

在进行海葬仪式时,也有着相应的风水规范需要遵循。首先,要避免在海葬仪式中使用过于奢华或夸张的装饰,比如布置大量过于艳丽、繁杂的鲜花彩带等,或者使用一些奇形怪状、不符合传统审美和庄重氛围的道具。过于奢华夸张的装饰容易招来不祥之气,破坏整个仪式庄严肃穆且与自然融合的氛围,不符合海葬回归自然、追求简约祥和的风水寓意,可能会对逝者安息以及后续家族运势等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也要避免在海葬仪式中发生争吵或争执,参与仪式的家属、工作人员等都应保持平和、敬重的心态。一旦发生争吵或争执,在风水层面上会扰乱现场的气场,让原本应有的安宁、祥和被打破,影响到亡者的安息,也不利于家族情感磁场的正向发展以及运势的传承,甚至可能会被视为不吉利的开端,给后续家族运势等方面带来消极作用。

五、如何看待骨灰撒海风水之说

(一)现代观念下的风水解读

在现代思想观念的影响下,风水更多地被看作是一种文化以及心理上的寄托。对于骨灰撒海这一行为,我们可以从更为豁达、尊重生命的角度去理解。大海广袤无垠、包容万象,当骨灰撒入其中,意味着逝者与大自然的海洋融为一体,契合了生命轮回、回归自然的理念,这其实是一种顺应自然、尊重生命终结的豁达选择。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代表着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让亲人以别样的方式与世界合为一体。虽然传统风水有诸多讲究,但很多并没有被科学所证实实际影响,所以我们不必太过拘泥于传统风水认知里那些条条框框,而是可以用现代的、积极的视角来看待骨灰撒海这件事,将其视作对逝者的一种深情告别,以及对生命自然循环的认可。

(二)尊重选择与平衡心态

如今,关于骨灰撒海在风水方面的说法并不统一,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观点和考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尊重逝者的意愿以及家人的情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倘若家人对骨灰撒海存在风水方面的疑虑,不妨通过彼此之间充分的沟通、深入的探讨来交换想法,也可以去寻求专业风水人士的意见,以此来找到一种内心的平衡和安慰。毕竟风水的理解本就是因人而异的,关键在于我们不能过分纠结于风水的各种讲究,而忽略了对逝者的缅怀和对生命本身的尊重,要让这一行为更多地承载着爱与怀念,成为一种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