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益海葬在内陆的可行性分析

(一)观念转变与实践案例
在很多人的固有认知里,公益海葬似乎是沿海地区的专属,但实际上,不少内陆城市也在积极开展并推动这一文明且环保的殡葬方式。
就拿长春来说,它作为典型的内陆城市,早在 2010 年,长春息园就在 “低碳低排、绿色清明” 倡议下首次组织大型公益海葬活动,当时就受到了许多死者家属的欢迎,有 50 多人报名参加。此后,长春市更是将公益海葬活动常态化,截至 2024 年,已成功举办多届海葬活动,累计为 3985 位逝者举行了庄严的海葬仪式。家属们可以把骨灰委托给长春息园,由其组织到大连海滩指定地点进行海葬,越来越多的长春市民逐渐接受并认可了这种丧葬形式。
呼和浩特市同样如此,自 2016 年起开展生态节地免费安葬活动,“绿色殡葬” 理念逐渐进入公众视线。2019 年举办了首届海葬公祭仪式,开启了与青岛市的跨省海葬合作,此后又举办了第二届公益性海葬活动,截至 2023 年,已累计为 76 位逝者进行海葬,得到了逝者家属高度评价,让海葬这种丧葬形式被更多市民所接纳。
西安也是积极践行公益海葬的内陆城市代表,2023 年举办了首届公益性海葬活动,119 位逝者以碧波为家,魂归大海。2024 年又举办了第二届公益性海葬活动,120 名逝者长眠于海,心安魂归。民政部门还鼓励市民群众自行前往政府批准的合法海葬机构参加海葬活动,对持海葬证书等资料的逝者家属予以 5000 元的奖补,这一系列举措都体现出公益海葬在内陆城市正逐渐深入人心。
从这些内陆城市的实践案例可以看出,尽管它们地处内陆,但在观念上已经逐渐突破传统的限制,积极去接纳、推广公益海葬这一生态安葬方式,并且通过切实的行动,让更多逝者家属有机会选择海葬,让生命以一种回归自然的方式画上句号。
(二)相关政策与规定支撑
国家及各地都出台了诸多政策对公益海葬进行引导与支持,为内陆地区参与公益海葬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从国家层面来看,民政部、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曾联合发布《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节地生态安葬就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树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政策的出台,给公益海葬在内陆地区的推行指明了方向,倡导各地积极探索和实践包括海葬在内的生态安葬模式。
在地方上,各地也纷纷响应并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政策。比如天津市,2014 年天津市民政局、天津市财政局曾联合印发《天津市骨灰撒海基本服务实施办法》,对参与海葬服务的天津户籍市民,免费提供 1000 元基本骨灰撒海服务,后续又进一步提升优惠力度并给予相应奖励。烟台市积极推行惠民殡葬落实生态奖补政策,对本市户籍逝者家属给予海葬免费的政策基础上,2021 年落实 1000 元的海葬奖补政策,2022 年芝罘区还率先响应制定配套奖补政策。西安市根据惠民殡葬补助相关规定,西安市户籍居民去世后,家属自愿选择海葬等节地生态方式安葬逝者骨灰的,可获得 5000 元的奖补。
这些政策从不同角度,或是给予费用减免,或是进行奖补激励等,都旨在鼓励内陆地区的居民积极参与公益海葬,打破地域限制,让公益海葬在内陆地区能够顺利开展,也让更多人能够在政策的引导与支持下,选择这种绿色、文明且饱含生态理念的安葬方式。
二、不同内陆地区公益海葬的具体要求

(一)户籍方面要求
不同内陆地区对于公益海葬在户籍方面有着不同的要求。比如北京,其公益海葬服务原则上是面向拥有北京户籍居民的,非北京户籍的居民暂时没办法报名公益海葬。不过,外地人若有需求,可以联系相关海葬服务机构,像北京海葬网提供了一对一包船海葬服务,该服务不受户籍限制,家属按指引完成必要手续后,可安排私密且庄重的海葬仪式。
威海市在这方面的规定是,2024 年公益性海葬活动对具有威海户籍的逝者免费,对外地户籍的逝者按每具骨灰 500 元的标准收取成本费。而此前多年的海葬活动也基本遵循类似对本地户籍免费、外地户籍收取一定费用的模式。
三亚市对于户籍的要求相对更灵活一些,若逝者为三亚市户籍且选择骨灰海葬,能享受如免费提供随行丧属(不超过 3 人)的船费、免费提供骨灰降解容器等多项惠民殡葬政策,丧属还可获得财政资金补贴 2000 元;若逝者为非三亚市户籍,其骨灰寄存于三亚市合法殡葬服务场所,且选择骨灰海葬的,虽不享受三亚市惠民殡葬补贴,但也可以参加公益性骨灰海葬活动,不过要支付相应的海葬活动服务费 1500 元左右(具体费用以实际产生为准)。
所以,大家如果想在内陆地区参加公益海葬活动,一定要提前了解所在地区对于户籍方面的相关规定呀。
(二)报名及材料准备
各地公益海葬的报名方式和所需材料也存在差异。在北京,如果逝者是北京市户籍居民,家属准备好相应必备材料,比如逝者的死亡证明原件及复印件、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用于证明北京市户籍身份)、申请人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等,前往海葬部门登记,等候相关部门通知后,即可前往指定地点登船海葬。不过目前公益性海葬排队时间较久,可能要等到 2025 年左右了。
威海市 2024 年公益性海葬活动,办理时间是即日起开始,截至 9 月 1 日下午 4 点,每天办理海葬手续时间为上午 8:00-下午 4:00(因 8 月 18 日为中元节,上午为保障祭扫接待服务暂停办理海葬手续,下午正常开展)。本市家属可直接前往市公墓事务服务中心(环翠区珠海路牛角沟村北)现场咨询办理。所需材料方面,需携带逝者直系亲属办理人身份证、逝者死亡证明(火化证或骨灰寄存证)、逝者户口本或户籍注销证明。有意愿参加海葬活动的逝者直系亲属,还可拨打 0631-5920321、0631-5760444、0631-5997396 咨询。
三亚市 2024 年公益性骨灰海葬活动,海葬报名截止时间为 2024 年 7 月 18 日 11:00,家属需在 7 月 19 日上午自行前往三亚市社会福利院院内(三亚市吉阳区腊尾路 128 号)参加启动仪式,集合签到时间为 08:20-08:40。报名时要持相关材料到三亚市殡葬管理服务中心殡仪馆服务大厅办理海葬活动登记手续,材料包含《骨灰撒海服务申请表》一式两份、逝者火化证或骨灰寄存证、经办人户口簿和身份证等,本地户籍还需提供丧属的社保卡账户,委托他人办理的,须出具委托书并签字按手印,同时对委托函的真实性负责(上述材料查原件收复印件一份)。
总之,不同城市的报名途径、时间以及所需材料都各有特点,要参加公益海葬就得按当地具体要求来准备哦。
(三)参与人员限制
部分地区对参加海葬活动的逝者家属在一些方面有着限制条件。例如三亚市,要求参加海葬活动的逝者家属年龄应介于 14 周岁到 69 周岁之间,行动自如,不晕车、不晕船,且无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方面疾病,需保证正常情况下可以全程参与海葬活动,毕竟海葬活动往往持续时间较长,要确保参与者的身体状况能适应整个过程。
其他地区可能也会根据实际情况,比如航程的远近、海葬仪式的时长等因素,对参与人员的健康状况等进行相应考量,所以家属们在报名参加公益海葬前,一定要确认好自家人员是否符合相应的限制条件呀,避免后续出现无法顺利参与的情况呢。
三、公益海葬的流程与注意事项

(一)整体流程介绍
如果你想在内陆地区参加公益海葬活动,一般需要经过以下流程。首先,要进行了解咨询,可以通过当地民政局官网、相关殡葬服务机构网站或者拨打咨询电话等方式,知晓所在地区公益海葬的具体开展情况、报名要求等关键信息。比如有的地区会在官网公布详细的海葬服务指南,有的则会定期更新海葬活动通知。
接着就是海葬登记环节,按照当地规定准备好相应材料,像逝者的死亡证明、户口本(证明户籍身份,有的地区对户籍有要求)、申请人的身份证等,前往指定的海葬部门进行登记。以威海市 2024 年公益性海葬活动为例,本市家属需携带逝者直系亲属办理人身份证、逝者死亡证明(火化证或骨灰寄存证)、逝者户口本或户籍注销证明,在规定的办理时间(即日起至 9 月 1 日下午 4 点,每天上午 8:00-下午 4:00,8 月 18 日上午除外)前往市公墓事务服务中心(环翠区珠海路牛角沟村北)现场咨询办理。
登记完成后,就等待相关部门通知具体的海葬时间和集合地点啦。到了指定日期,家属要准时到达集合地点,领取海葬证件,凭证件领取早餐、海葬用具等,随后有序乘车、乘船前往指定海域。例如在一些城市的海葬活动中,会先举行海葬公祭仪式,表达对逝者的缅怀之情,公祭结束后再按顺序登船出发。
最后就是在指定海域撒海环节,家属们可以将鲜花花瓣与骨灰相拌,然后把拌有鲜花的骨灰撒向大海,完成海葬仪式,让逝者回归自然,魂归大海。整个流程中,家属们都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确保海葬活动顺利进行哦。
(二)费用相关情况
不同地区的公益海葬在费用方面有着不一样的规定。有些地区是完全免费的,甚至还会给予家属一定的补贴呢。比如天津市,对参与海葬服务的天津户籍市民,免费提供 1000 元基本骨灰撒海服务,后续又进一步提升优惠力度并给予相应奖励;西安市对于西安市户籍居民去世后,家属自愿选择海葬等节地生态方式安葬逝者骨灰的,可获得 5000 元的奖补。
然而,也有部分地区对外地户籍逝者会收取一定的成本费,像威海市 2024 年公益性海葬活动,对具有威海户籍的逝者免费,对外地户籍的逝者按每具骨灰 500 元的标准收取成本费。
除此之外,家属往返集合地点、食宿等费用通常是需要自理的。例如呼和浩特市组织到青岛海域进行海葬活动,逝者亲属的交通费、食宿费等就得自行承担。还有些地区虽然海葬本身免费,但如果家属想要额外的服务,比如选择更大的船只、增加随行人员数量等,可能就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了,所以在参与公益海葬前,要详细了解清楚各项费用情况呀。
(三)其他注意细节
在参加公益海葬活动时,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但很重要的注意点哦。
天气方面,要选择合适的天气进行海葬,毕竟海上天气多变,如果遇到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不仅影响海葬仪式的正常开展,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呢。所以一般都是由海葬组织部门提前查看天气预报,确定合适的日期后通知家属,家属也要做好相应的时间安排配合哦。
遵循海葬组织部门的安排也十分关键,从集合、乘车乘船,到海葬仪式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流程和秩序要求,大家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有序参与,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另外,一定要遵循生态环保要求呀,海葬本身就是一种生态安葬方式,所以不能将非降解物、随葬品等物品投入海中,像塑料物品、木质骨灰盒(建议采用更环保的处理方式,如提前焚烧等)等都不允许带入船上并抛撒到海里,尽量保持海洋环境的清洁,让逝者能在一片纯净的大海中安息呢。
总之,参与公益海葬要多留意这些细节,这样才能让整个海葬过程既庄重又顺利呀。
四、公益海葬的意义与价值

(一)环保价值体现
在当今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公益海葬彰显出了独特且重要的环保价值。传统的安葬方式,比如土葬,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来建造墓地,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可用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这种对土地的占用无疑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稀缺程度。而公益海葬则巧妙地避开了这一问题,它将逝者的骨灰撒入大海,不需要占用一寸土地,为节约土地资源做出了积极贡献。
并且,从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来看,骨灰撒入大海后,其主要成分是无机物,在广袤无垠的海洋环境中,经过海水的稀释以及海洋生态系统自身的循环作用,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极小。同时,现代公益海葬活动也十分注重生态保护,会严格要求家属不将非降解物、随葬品等物品投入海中,像塑料物品、木质骨灰盒(一般建议采用更环保的处理方式,如提前焚烧等)等都禁止带入船上并抛撒到海里,以此来最大程度地维持海洋生态的原有状态。所以说,公益海葬这种安葬方式与环保理念高度契合,是一种绿色、生态的选择,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二)人文情感寄托
公益海葬对于逝者家属而言,承载着别样且深厚的人文情感寄托。它不仅仅是一种处理逝者骨灰的方式,更是家属们表达对逝者尊重与怀念的独特途径。选择将逝者的骨灰撒入大海,意味着让逝者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与天地共融,仿佛在广袤的大海中,逝者能获得一种永恒的宁静与自由,这也体现出家属们希望逝者在另一个世界能以一种更为开阔、自在的状态 “生活” 的美好祈愿。
每一次的海葬仪式,家属们手捧鲜花、眼含热泪,轻轻地将拌有花瓣的骨灰撒向大海,那随风飘散的花瓣和缓缓沉入海底的骨灰,都承载着生者对逝者无尽的思念和深深的眷恋。这种告别方式,让家属们感受到生命虽有尽头,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后,又仿佛有了另一种延续,它蕴含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也让生者在面对生死离别时,能从心底获得一份慰藉,在往后的日子里,每当想起那片承载着亲人的大海,心中都会涌起温暖又庄重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