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骨灰撒海引发的思考

(一)现实案例引出话题
在福建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男子出于一片孝心,想让去世的父亲 “魂归大海”,便私自将父亲的骨灰撒入了大海,结果却被警方罚款 2 万元,这一事件也引发了诸多关注和讨论。
原来,这名男子的父亲生前并未找好墓地,而当时墓地价格高昂,男子家庭经济条件又比较困难,父亲便表示去世后在哪都一样,别浪费钱了。父亲离世后,男子思来想去,觉得将骨灰撒入大海是个好办法,既可以让父亲 “安息” 在广阔的大海,又能节省开支。
可当他实施海葬时,却遇到了不少阻碍。先是因为海风可能会将骨灰吹至陆地,所以得乘船出海,而当地渔民起初拒绝带他出海进行海葬,无奈之下他只能谎称出海玩耍,才得以乘船。出海后,趁渔民不备,他拿出父亲的骨灰盒开始撒骨灰,结果还是被渔民发现了,渔民怒火中烧,当场报了警。
那为什么私自海葬不行呢?从法律角度来看,我国虽认可海葬这种殡葬方式,但明确规定必须提前向有关部门申请报备,在得到政府许可后才能进行。像这位男子擅自进行海葬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条款中 “丢弃他人尸骨、骨灰的” 规定。
从生态环境方面来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殡葬管理条例》,私自海葬会污染海洋,破坏生态环境,不符合 “绿色原则” 的要求。骨灰撒入大海可能会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而对当地渔民的生活收入产生影响,不利于海洋生态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不过,我们也要知道,国家并非禁止海葬,只要合乎规定,在特定海域进行海葬的行为是被大力支持的。而且海葬相较于土葬,有着节约土地资源、节省购买墓地钱财等优势。很多人觉得海葬后没有墓地,逢年过节或者思念亲人时没地方祭拜,其实对逝者的思念与怀念,不必拘泥于墓碑,我们可以望着大海,倾诉自己的情感呀。
总之,虽然这位男子是出于孝心,但确实违反了相关行政法规,被罚款也是理所应当。这也给大家提了个醒,要是想将亲人的骨灰撒入海底,务必要向有关部门申请,得到许可后再进行,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
二、骨灰撒海的合法性及相关规定

(一)我国法律要求
在我国,海葬是合法的殡葬方式之一,但前提是要提前向有关部门进行申请报备,获得相应授权后,才可以进行骨灰撒海的行为,否则便属于违法行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殡葬管理条例》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像个人或者其他组织擅自进行海葬活动,是不被允许的。因为私自海葬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条款中 “丢弃他人尸骨、骨灰的” 规定。从生态环境角度来讲,私自将骨灰撒入大海,可能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而对依赖海洋为生的渔民的生活收入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海洋生态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倘若违反了相关规定进行私自海葬,会面临相应的处罚措施。例如,未经批准擅自兴建殡葬设施的,由民政部门会同建设、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取缔,责令恢复原状,没收违法所得,还可以并处违法所得 1 倍以上 3 倍以下的罚款。办理丧事活动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由民政部门予以制止;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所以,大家若有海葬的意愿,一定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流程,向有关部门申请报备,在得到许可后再实施。
(二)不同地区的实施细则差异
我国不同地区在海葬方面有着各自的实施细则,存在着一定差异。
以北京为例,首先需要找到一家合法的海葬服务机构,北京市已经批准了一些正规的海葬服务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话咨询等方式进行查询,选择一家合法、信誉良好的机构很关键,这能保证整个海葬过程的合法性和顺利进行。接着,要填写相关手续和证件,办理过程中,需提供逝者和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户口簿、死亡证明、医学证明等相关证件和文件,同时,还要填写《海葬预约单》《海葬承诺书》等手续。之后进行火化和骨灰处理,这个过程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骨灰处理得环保、卫生和安全。在海葬仪式方面,可以选择到定点海域进行海葬,也能选择将骨灰撒入指定的区域,仪式中要注意安全、环保和文明礼仪,最后,海葬服务机构会提供相关证明和收据,完成整个海葬办理流程。
天津则规定,逝者必须提前办理相关手续,包括向当地相关部门提交申请,提供逝者死亡证明、家属身份证明等文件,并经过审批后方可进行海葬。而且海葬需选择指定海域并遵守相关程序,不得随意选择海域进行操作。同时,在进行海葬时,需遵循环保要求,禁止向海中投放任何污染物品。另外,天津海葬一般要求逝者是当地居民,且家属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明文件,逝者的遗体需要进行妥善处理,不能存在严重的传染病或其他安全隐患。
再看广州,早在 1988 年,广州市就在全国率先开展骨灰撒海活动,如今已实现骨灰撒海常态化服务,改变了以往集中登记、一批次出海的活动方式,实现预约登记常态化和出海告别活动多批次,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无论是广州市籍还是非广州市户籍人员,均可通过刷脸认证,登录 “穗好办” APP,线上登记骨灰撒海预约,并在线查询预约结果。对于补贴方面,2013 年广州市出台了《广州市骨灰撒海补贴办法》,对广州市户籍,在 2013 年 1 月 1 日后死亡火化并实行骨灰撒海的,给予每具骨灰 1000 元的补贴,2017 年又将撒海补贴提高至每具 2000 元。不过,不同情况申领补贴的条件和所需材料也有具体要求,比如需要提供死者《死亡医学证明书》、生前户籍证明、参加骨灰活动证明等材料。
从这些地区的情况可以看出,各地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预约方式、户籍要求、补贴政策到服务项目等方面制定不同的海葬实施细则,所以家属在选择海葬时,一定要充分了解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
(三)特殊情况说明
在骨灰撒海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特殊情况需要格外注意,比如涉及海洋生态保护区、渔民养殖区等特殊海域,通常是限制进行骨灰撒海活动的。
海洋生态保护区有着独特且脆弱的生态环境,这里生活着众多珍稀的海洋生物,它们依赖保护区内相对稳定、适宜的环境生存繁衍。如果随意在这些区域撒骨灰,即便骨灰本身可能不会带来极大的污染,但大量人员船只的往来、活动等可能会干扰保护区的生态平衡,破坏生物的栖息地,影响生物多样性。
而渔民养殖区是渔民们进行水产养殖、获取经济收入的重要场所,骨灰撒入其中,一方面可能会让养殖户担心对养殖的水产品质量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也可能因船只等的进入,破坏养殖设施或者扰乱正常的养殖秩序。
所以,为了保护海洋环境,避免对海洋生态以及相关从业者造成不良影响,对于这些特殊海域会做出限制骨灰撒海的规定。当大家考虑骨灰撒海时,一定要提前了解拟选择海域的性质和相关规定,按照要求选择合适的、被允许的海域来进行这一庄重的仪式,做到既满足对逝者的缅怀之情,又能维护好海洋环境与他人的权益。
三、骨灰撒海的常见方式及流程

(一)集体公益海葬
集体公益海葬通常是由民政部门组织、殡仪馆承办的一种海葬形式,为众多希望以海葬方式送别亲人的家庭提供了便利且经济的选择。
一般来说,家属若想参与集体公益海葬,首先需要准备好相应的报名材料,常见的包括逝者亲属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参加骨灰海葬逝者的《死亡证明》《火化证明》原件,还有登船家属的姓名及身份证号等信息,同时,还需要现场填写《海葬服务申请表》《自愿选择骨灰海葬服务承诺书》《海葬服务协议书》等。例如呼和浩特市举办的骨灰集体海葬活动,面向首府全体具有呼和浩特市户籍、自愿选择骨灰海葬的逝者家属,报名时间是从即日起至 2024 年 4 月 30 日,报名地点可以选择呼和浩特市殡葬协会或者呼和浩特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活动费用方面,海葬服务、骨灰换装、海葬礼仪、轮船租用等费用由主办方承担,不过往返交通、食宿等费用则需逝者家属自行承担。
在报名后,若骨灰暂时无法及时安排海葬,相关部门也会提供免费的骨灰存放服务,家属只需耐心等待安排即可。但要注意的是,集体公益海葬往往会对随船家属人数有所限制,大多情况下不超过一定人数(比如有的地区规定不超过 3 人),超出人数可能需要额外支付船位费等相关费用。
当迎来海葬的日子,家属们会乘船来到指定的海域,在礼仪人员致完悼词等简单仪式后,家属便可在指定的这片海域将装有骨灰的降解罐撒入大海,完成送别亲人的庄重仪式。
(二)殡仪公司组织的海葬
殡仪公司为有需求的家庭提供了多样化的海葬服务,常见的有免费公益海葬和包船海葬这两种类型。
免费公益海葬方面,和民政部门组织的集体公益海葬有相似之处,基本也是免费的,但可能等待时间也会较长,而且不同地区的殡仪公司在具体服务细节上或许会有差别。比如有的殡仪公司会在预约方式、可提供的免费服务项目等方面有自己的规定,不过通常也需要家属提前准备好逝者的相关证明材料,像逝者的死亡证明、火化证明、户口本等资料,按照公司要求填写相应的申请表格进行预约登记。
而包船海葬则在服务上更加个性化和丰富一些。在预约方面,家属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提前和殡仪公司联系预约,时间相对比较灵活,不像集体海葬那样需按批次等待。服务项目上,除了基本的骨灰撒海环节,殡仪公司会提供诸如专车接送家属去码头登船,在船上精心准备海葬仪式,安排专业人员念悼词、组织鞠躬礼、默哀礼,还会准备海撒鲜花、各类祭祀用品等,甚至会给家属留出单独的哀悼时间。不过,这种服务的花费相对较高,船位费、礼仪服务费以及祭祀品等各项费用加起来是一笔开支,而且不同殡仪公司根据船只大小、服务档次等因素,收费标准也不尽相同。另外,包船海葬可随船的家属人数一般相对较多,通常不会少于 10 人,能让更多的亲人一同参与到送别逝者的过程中。
(三)火化前后申请海葬的区别
如果逝者遗体运至殡仪馆后,在火化前就已经决定申请海葬,那么家属通常需要与殡仪馆签署《骨灰海葬享受免费殡仪葬服务承诺书》。在火化结束后,凭借这份承诺书,再带上火化证明及其它相关证件,前往指定的办公室办理海葬业务。
要是逝者已经火化,骨灰经过寄存,之后因为寄存到期或者其他原因想要申请海葬时,家属就需携带如逝者的死亡证明、火化证明、家属的身份证等相关证件前往就近的海撒办办理海葬登记业务。不过要注意的是,由于近年来选择海葬的家庭越来越多,部分地区的免费海葬服务因为资源有限,可能需要排队等候较长时间,甚至有的地区的海葬预约已经排到了比较靠后的年份,比如有的地方已经排到 2025 年了。所以家属如果有海葬的想法,最好提前了解当地的相关情况,合理安排时间进行申请办理,确保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亲人骨灰撒海这一安排。
四、骨灰撒海背后的意义与考量

(一)环保角度
从环保角度来看,骨灰撒海有着积极意义。骨灰的主要成分是磷酸钙,此外还含有碳酸钙、氧化硅、氧化镁、氧化钠等矿物质,这些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元素,本身对海洋生物或环境并无危害。虽然骨灰中含有微量的重金属,如铅、汞、镉等,但含量极低,正常情况下,少量骨灰撒入大海,并不会对海洋环境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而且,海洋有着强大的自净能力以及庞大的水体来对其进行稀释,即便有骨灰融入,也能很快被分散开来。与传统土葬需要占用土地资源不同,海葬避免了对土地的占用,让土地可以更多地用于其他生产生活等有益用途,符合当下生态环保的理念,很好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这种安葬方式将逝者重新送归自然,在生命的最后一程践行了绿色环保原则,为守护地球家园贡献了一份别样的力量。
(二)文化与情感层面
在不同的文化中,骨灰撒海都蕴含着独特且深刻的象征意义。在很多人眼中,大海广阔无垠、包容万象,将骨灰撒入大海象征着灵魂与海洋的融合,逝者仿佛以另一种形式回归到自然的怀抱,完成了生命的循环,就好像从自然中来,又再次回归自然,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根基。
对于家属而言,选择骨灰撒海这种告别方式也能带来别样的心灵慰藉。当看着骨灰缓缓融入大海,亲人好似在这片辽阔的天地间获得了永恒的宁静,家属在这样的环境下,更能释放内心的哀思,抚平失去亲人的伤痛,仿佛亲人的精神依然存在于这浩瀚大海之中,给予生者继续前行的力量。比如在一些沿海地区,就有着传统的海葬习俗,人们秉持着对大海的敬畏和对逝者的敬重,代代传承着这样的送别方式,承载着浓厚的情感与文化内涵。
(三)社会观念因素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社会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这对骨灰撒海的接受度产生了重要影响。过去,传统的 “入土为安” 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大多倾向于选择土葬等传统殡葬方式。然而,如今面对土地资源愈发紧张的现实情况,以及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传统殡葬观念是否契合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
现代社会大力倡导绿色殡葬方式,海葬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因其节约土地、环保等诸多优势逐渐走入大众视野,被一部分人所接纳。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受现代思想和环保理念的熏陶,更愿意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去选择像骨灰撒海这样既简约又符合生态理念的殡葬形式,为逝去的亲人送上最后一程,让告别也变得更具时代意义和环保价值。同时,国家和各地政府出台的相关鼓励政策,也进一步推动了人们观念的转变,促使更多人愿意去考虑骨灰撒海这一庄重而又特别的安葬方式。
五、骨灰撒海的注意事项

(一)手续材料准备
若想将骨灰撒入大海,首先要确保手续齐全、材料完备,这样才能让申请顺利通过审批,合法合规地进行这一庄重仪式。
通常需要准备好逝者的死亡证明,这是证明逝者离世情况的关键材料。同时,还要提供骨灰的合法证明文件,像火化证明等,以此说明骨灰的来源是合法合规的。不同地区的相关部门可能还会要求提供其他证件,例如有的地方会需要家属的身份证明、户口簿等,以此来核实申请人与逝者的关系以及身份信息等情况。
以北京为例,家属办理海葬时,要向相关机构提交逝者和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户口簿、死亡证明、医学证明等相关证件和文件,同时,还要填写《海葬预约单》《海葬承诺书》等手续。而在天津,逝者必须提前办理相关手续,包括向当地相关部门提交申请,提供逝者死亡证明、家属身份证明等文件,并经过审批后方可进行海葬。所以,大家一定要提前向当地的民政部门、海事部门或者相关负责机构咨询清楚具体所需的手续材料,按照要求准备齐全,避免因材料缺失等问题导致申请受阻,影响骨灰撒海这一安排的正常进行。
(二)天气与海域选择
天气与海域的选择对于骨灰撒海来说至关重要。
在天气方面,要选择合适的天气状况,尽量挑选风平浪静、天气晴朗的日子进行骨灰撒海仪式。如果遇到大风、暴雨、海浪汹涌等恶劣天气,不仅会影响仪式的正常进行,让骨灰撒放难以操作,甚至可能会危及船上人员的人身安全。比如在海上风浪大时,船只颠簸厉害,家属在船上站立不稳,根本没办法平稳地撒放骨灰,还容易发生意外落水等危险情况。
而海域的选择必须合法合规,要避免在海洋生态保护区、渔民养殖区等特殊海域进行骨灰撒海活动。海洋生态保护区有着独特且脆弱的生态环境,是众多珍稀海洋生物的栖息地,随意撒骨灰可能会干扰生态平衡,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渔民养殖区则是渔民们获取经济收入的重要场所,骨灰撒入其中,可能会让养殖户担心影响养殖水产品质量,也可能破坏养殖设施或扰乱正常养殖秩序。每个地区一般都会规定可以进行骨灰撒海的特定海域范围,像上海的长兴岛中部圆沙闸至横沙岛双窑烟的海域(东经 121°45′30″—121°50′00″水域),就是经由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严格审批的规定海葬区域,能确保海葬活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所以,在选择撒海海域时,一定要提前了解清楚当地的相关规定,确保所选海域符合要求。
(三)尊重逝者意愿和家属意见
骨灰撒海这一告别方式,承载着对逝者的深切缅怀以及家属的情感寄托,所以充分尊重逝者生前意愿以及与家属进行良好沟通、达成一致意见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逝者生前明确表达过希望去世后骨灰撒入大海,回归自然的怀抱,那么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尽力去实现逝者的这一愿望,无疑会让整个告别仪式更具意义,也能让逝者走得安心。而要是逝者生前并未对此有所交代,那就需要家属们共同商议,权衡利弊后做出决定。毕竟不同的家属对于殡葬方式可能有着不同的想法和感受,有的家属或许传统观念较强,更倾向于土葬等其他方式;有的家属则可能考虑到环保、经济等因素,认可骨灰撒海这种形式。大家需要心平气和地沟通交流,充分尊重彼此的意见,最终达成一致。
例如在一些沿海地区,有着传统海葬习俗的地方,人们秉持着对大海的敬畏和对逝者的敬重,代代传承着这样的送别方式,这往往也是基于整个家族对于这种殡葬文化的认同以及对逝者意愿尊重的体现。总之,只有在充分尊重各方意愿的基础上进行骨灰撒海,才能让这一仪式既符合情感需求,又能达到慰藉生者、告慰逝者的目的。
六、结语:理性看待骨灰撒海

在探讨了骨灰撒海的诸多方面后,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殡葬方式既有其独特的意义与价值,也有着相应的规定和注意事项需要遵循。
从合法性来讲,我国认可海葬,但要求提前向有关部门申请报备,获得许可后才可进行,这是为了维护海洋生态环境、保障公共秩序以及避免一些潜在的不良影响。不同地区也有着各自细致的实施细则,比如北京、天津、广州等地,在服务机构选择、手续办理、户籍要求以及补贴政策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大家要依据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来操作。
而骨灰撒海的常见方式涵盖了集体公益海葬、殡仪公司组织的海葬等,每种方式各有特点,有的经济实惠但可能等待时间长,有的服务个性化但花费相对较高,家属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去选择合适的形式。
其背后的意义更是多元的,从环保角度看,骨灰撒海践行了绿色原则,避免占用土地资源,且少量骨灰撒入大海在其自净能力范围之内,不会对环境造成显著危害;在文化与情感层面,象征着逝者回归自然,给予家属别样的心灵慰藉;社会观念的转变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一简约又环保的殡葬形式。
不过,在打算进行骨灰撒海时,一定要注意手续材料准备齐全,选好合适的天气与合法合规的海域,并且充分尊重逝者生前意愿以及与家属达成一致意见。
总而言之,骨灰撒海是一种饱含深情且顺应时代发展的殡葬选择,但前提是要在遵循法律法规、尊重各方意愿的基础上进行。希望大家都能理性看待这一方式,根据实际情况,为逝去的亲人选择一个既合适又能寄托哀思的告别方式,让他们以另一种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