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一)抛出问题,引发思考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殡葬方式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传统的土葬、火葬已不再是唯一的选择,越来越多的新型殡葬方式开始走进大众视野,其中,将骨灰撒入大海这一做法引发了诸多讨论。不少人会心生疑问:把骨灰撒到大海里好吗?这看似简单的行为,实则牵扯到文化传统、法律法规、环境保护以及家属情感等多个层面的考量。有人觉得这是一种回归自然、洒脱豁达的告别方式,让逝者与广袤的大海融为一体;但也有人认为此举违背了传统观念,甚至可能面临一些潜在的问题。那么,它究竟好不好呢?接下来我们就从不同角度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二、骨灰撒海的传统与现状

(一)骨灰撒海的历史渊源

骨灰撒海这一丧葬形式有着颇为悠久且深厚的历史渊源,它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都有着独特的发展脉络。
早在北欧海盗时期,海葬就已出现,当时它是一种较为古老且带着哀痛意味的仪式,最初的形式很简单,就是用小船载着遗体,挂上风帆,趁着落日余晖,任小船向西行去,让逝者在大海中漂游。后来,海葬逐渐被军队所用,早年舰上人员若不幸死亡且尸体无法运回陆地安葬时,便会在海上举行相应的海葬仪式,通常会选择在日出或日落前进行典礼,不过要是处于战地特殊状况,也会在夜间举行。举行典礼时,全体舰员会在后甲板列队,将遗体妥善包殓好并绑上重物放置在木板上,待告别仪式完毕,把木板稍稍倾斜,遗体就滑入海中下沉,同时舰艇汽笛长鸣,军舰降半旗,舰上军乐队奏响哀乐,还会把日期、时间、经纬度记录在航海日志当中。
而在古罗马时期,海上葬礼也有着别样的含义,它往往象征着逝者回归自然的怀抱,开启另一段 “旅程”,那时候人们对大海就怀着敬畏之心,认为大海有着包容万物的力量,将逝者托付于大海,是一种别样的送别与祈福。这种丧葬形式就这样代代相传,承载着人们对逝者的思念以及对自然的尊崇,展现出了强大的历史传承性,一直延续至今,依旧是很多人在考虑殡葬方式时的重要选择之一。

(二)如今骨灰撒海的普及情况

在现代社会,骨灰撒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认可,在我国的不少城市,相关活动开展得也是有声有色。
就拿北京来说,从 1994 年 5 月开始推行骨灰撒海活动,是全国最早开展此项工作的省市之一。30 年来,在民政部门的积极倡导下,选择海葬的逝者从最初的上百名,到如今每年已经有 4000 余名,数量发生了巨大变化。截至 2023 年,北京市已为 34381 位逝者进行了海葬,全市共组织集体骨灰撒海活动 700 多批次。而且,从 2015 年开始,北京市民政局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将节地生态安葬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通过财政全额补贴的方式免费为本市户籍亡故居民提供骨灰海葬和骨灰自然葬服务,后续还不断完善追思祭扫方式等,让海葬更具仪式感,也让生者的哀思能有所寄托。
深圳也是国内较早开展骨灰海葬的城市,自 1998 年起便开始组织免费海葬活动。2024 年 9 月 10 日至 12 日,由深圳市民政局、文明办、规划与自然资源局主办,市殡葬服务中心承办的深圳市第 50 次海葬活动在大鹏湾海域举行,1425 具骨灰伴着清风归于大海。截至目前,深圳已组织群众累计将 40341 具骨灰撒进大海,为深圳市节约了大量的殡葬用地,同时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近些年来,深圳还不断推进生态葬标准化建设,完善生态葬品牌设计,拥有深圳海葬标志,以及专门的车辆标牌、船只标牌、工作人员马甲、海葬竖旗等。并且为鼓励、推广生态节地葬,推出了生态节地葬奖励,只要逝者生前为深圳市户籍且实施火化的,或非本市户籍在本市死亡且在本市实施遗体火化的,参加深圳市、区民政局组织的海葬活动,经办人就可申请节地生态葬奖励金,其中骨灰海葬奖励金为 3000 元,其他节地生态葬奖励金为 1000 元,同时已常态化开展海葬活动,全年接受报名,不限时间,达到一定数量便开展海葬活动。
本溪同样积极推广骨灰撒海这一生态殡葬方式,在 2023 年就组织了 5 批次海葬活动,共有 213 具骨灰撒入大海,参与家属达 500 余人,是近年来该市海葬活动中参与人数最多的一年。海葬活动不仅唤起了市民对文明殡葬的向往,也让更多人认识到文明海葬、环保安葬、节地生态安葬是未来葬礼形式的主流趋势。
此外,天津依靠自身得天独厚的沿海地域条件和专业规范优质的服务队伍,开展骨灰撒海服务也颇受全国各地市民群众积极参与。自 1990 年起开启这项服务以来,“海之眠” 服务品牌已辐射覆盖鲁豫皖、陕甘晋、蒙藏新等十几个省市区,至今已成功举办 459 期骨灰撒海活动,累计撒放骨灰 2.6 万余份,接待直接参与家属 53558 人次。
从整体来看,骨灰撒海在我国多地呈现出参与人数不断增多、开展活动越发常态化的趋势,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认可和接受,体现出其在现代社会良好的接受程度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骨灰撒海的好处

(一)环保角度

从环保角度来看,骨灰撒海有着诸多显著优势。传统的土葬方式,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来修建墓地,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这种方式对土地造成的压力愈发凸显。而且墓地后续还可能涉及到长期的维护等问题,对周边土地环境也会持续产生影响。而选择骨灰撒海,就能很好地避免这些情况,海洋广袤无垠,完全不用担心占用土地资源这一问题。
再者,经过火化后的骨灰,其主要成分是无机物碳酸钙,并非有毒有害物质,在撒入大海后,能够自然地被海水分解、吸收,融入海洋生态系统之中,并不会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也不会引起水质污染。要知道人体火化的温度通常在 800—1200 度,在这样的高温下,有害病菌根本无法存活,像传染性极强的肝炎病毒、结核病菌等都早已被消灭。所以骨灰撒海这种方式,完全符合当下生态环保的原则,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殡葬选择,对于整个地球生态环境的保护都有着积极意义。

(二)经济角度

在经济层面,骨灰撒海也展现出了很大的优势。传统的殡葬方式往往伴随着高额的开支,比如购买墓地,其价格在很多地方堪比房价,让不少家庭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后续还可能有墓地管理费等持续支出。而选择骨灰撒海的话,家属能够节省下这笔不菲的丧葬开支。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都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骨灰撒海。例如北京,自 2015 年开始,市民政局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将节地生态安葬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通过财政全额补贴的方式免费为本市户籍亡故居民提供骨灰海葬和骨灰自然葬服务;盘锦对于参加海葬活动的家属,每具骨灰一次性补贴 500 元,还免除随行家属 3 人的往返租车费、租船费等多项费用;广州市海珠区对于符合条件的委托办理人,每具骨灰补贴标准为 500 元。还有像沈阳等地,户籍居民海葬是免费的。这些举措都切实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让人们在选择殡葬方式时,有了更经济实惠的生态葬选择。

(三)观念角度

从观念角度而言,骨灰撒海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态葬方式,对人们传统的殡葬观念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和改变。在我国长久以来的传统文化中,“入土为安” 的观念深入人心,很多人觉得只有将逝者安葬在土地里,才算是给了他们最后的归宿。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思想的不断进步,骨灰撒海这种让逝者回归自然、与大海融为一体的方式,逐渐被更多人所接受和认可。
它促使大家从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以一种更加豁达、开明的态度去看待生死和殡葬这件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人从自然中来,最终回归自然也是一种美好的选择,而且这种方式还能为子孙后代节约土地等资源,是一种推动人类文明在殡葬文化方面进步的体现。当更多的人选择骨灰撒海时,也会带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新的、更加生态环保且符合时代发展的殡葬文化氛围,引领大家共同迈向文明进步的新征程。

四、骨灰撒海的潜在问题

(一)法律法规限制

在我国,虽然骨灰撒海是一种被认可的殡葬方式,但绝不是可以随意进行的,有着明确的法律法规限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相关规定,骨灰作为一种特殊的固体废物,禁止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擅自进行倾倒等处理行为。也就是说,如果想要将骨灰撒入大海,必须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准许,私自撒放属于违法违规行为。
例如,曾有福建的一位男子,因父亲骨灰存放了 20 年,想将其撒入海中,在未获许可的情况下私自行动,最终受到了有关部门的处罚。还有的地方规定,撒骨灰的地点必须在规定的海域范围内,像要离海岸线至少 12 海里以上,同时得向当地海洋环保部门申请并获得批准才行。并且,在撒骨灰时还需使用环保材料,像塑料袋这类会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的物品是禁止使用的,也不得在禁止撒骨灰的海域进行撒放,否则都会被视作违法。一旦违反了这些规定,相关部门有权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所以大家一定要按照规定程序来办理骨灰撒海事宜,切莫擅自行动。

(二)生态环境影响

从生态环境角度来看,骨灰撒海也存在一些潜在影响需要我们重视。骨灰中其实含有部分如铅、汞等化学元素,虽然经过火化,但这些物质依然存在。如果在未经专业处理的情况下,直接将大量骨灰撒入大海,是有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毒害的。
如今,随着人口密度增加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很多沿海地区的水域本身已经面临着较为严重的污染问题。倘若随意将骨灰撒入,就可能进一步打破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对海洋里的各种生物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影响它们的生存、繁衍等。而这种生态平衡被破坏后,甚至可能间接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毕竟海洋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海产品等都可能受到波及。所以,即便选择骨灰撒海这种方式,也要考虑如何通过科学的处理手段,来降低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做到既满足人们的殡葬需求,又能保护好海洋环境。

(三)文化观念争议

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里,骨灰撒海这一做法是存在争议的。部分人群认为,这样做是对祖先的不敬,有悖于传统的孝道文化和祭祀传统。在长久以来的观念中,为祖先妥善安葬、按时举行祭祀等活动,是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也是表达对祖先崇敬和缅怀的重要方式,而骨灰撒海仿佛打破了这种传承已久的做法。
同时,家族文化传承往往也和传统的殡葬方式紧密相连,骨灰作为一种可以长期保存、见证家族历史的物质存在,承载着家族的记忆和情感纽带。将其撒入大海,一些人觉得不利于家族文化的延续。然而,现代海葬理念更多是从环保、回归自然等角度出发,倡导让逝者以另一种方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和传统观念之间就产生了冲突。所以在选择骨灰撒海时,很多家庭也需要慎重考虑如何在尊重传统观念和接纳现代理念之间找到平衡,避免因观念差异引发不必要的家庭矛盾等问题。

五、骨灰撒海的正确流程

(一)选择服务机构

当决定采用骨灰撒海这一殡葬方式后,挑选一家合法合规且口碑良好的服务机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首先,要查看机构的资质,正规的骨灰海撒服务机构需具备相关民政部门颁发的运营许可等资质证明,以此确保其有能力且被允许开展此项业务。比如有的大型殡葬服务中心,有专业的团队和完善的流程,能为家属提供全方位保障。
接着了解其服务范围,包括是否提供从手续办理、骨灰暂存到出海撒海的一站式服务,以及能否根据家属的个性化需求,如安排特定的仪式环节等进行相应调整。像有的机构可以协助家属定制纪念视频在仪式上播放,让送别更具温情。
过往案例也是考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向使用过该机构服务的其他家属打听,或者查看机构官网、社交媒体上的客户评价等,了解他们在服务过程中的专业程度、态度以及对家属情感需求的照顾情况等。例如有的机构曾因在撒海仪式中安排周到、对逝者尊重有加而获得众多家属好评,这样的机构往往更值得信赖。总之,仔细筛选服务机构,才能保障后续骨灰撒海流程顺利进行。

(二)办理相关手续

不同地区办理骨灰撒海所需的手续会略有差异,但也存在一些共性要求。一般来说,首先要准备好相关证件材料的复印件,像逝者的死亡证明,这是证明逝者身份以及符合进行后续殡葬安排的重要依据;还有逝者的身份证、户口本等能体现其基本身份信息的证件复印件,以及家属的身份证复印件,便于核实办理人的身份及亲属关系。
然后就是预约登记,家属可以通过电话或者直接前往当地民政部门指定的服务窗口、相关殡葬服务机构等进行预约登记,登记时要如实填写逝者及家属的基本信息、联系方式等内容。例如北京的部分区,家属可拨打专门的海葬服务热线预约,告知工作人员期望的撒海时间范围等需求。
此外,还需填写相关协议,协议中会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比如服务机构提供的具体服务内容、收费标准(若不是免费服务的情况)、对骨灰处理的规范要求以及家属需遵守的注意事项等。在办理手续过程中,要确保所提供的信息准确无误,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引一步步完成各项流程,以免耽误后续骨灰撒海活动的开展。

(三)举行撒海仪式

举行撒海仪式前,天气的选择很关键,尽量挑选天气晴朗、风平浪静的日子,这样既能保障乘船出海的安全,也利于仪式庄重、顺利地进行,避免因恶劣天气导致骨灰撒放出现意外情况或者让家属的情绪受到不良影响。
对于骨灰的处理准备,通常要将骨灰装入特制的可降解容器中,这种容器能在海中自然分解,不会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而且方便家属撒放。比如有的专用骨灰撒海容器外观设计简洁大方,既符合仪式庄重感又实用环保。
仪式开始时,往往会有专人主持,先进行开场致辞,介绍仪式的意义,随后邀请家属代表讲话,回顾逝去亲人的生平,表达思念之情,接着大家一起行默哀礼,在这过程中可以搭配舒缓、庄重的哀乐烘托氛围。有的家属还会选择诵读诗歌,用优美且饱含深情的文字寄托哀思,或者进行祷告,祈愿逝者安息。
到了撒入大海这一环节,家属们可以手捧装有骨灰的容器,缓缓将骨灰撒入大海,要注意保持平稳,避免骨灰被海风大量吹散或者集中撒在一处,尽量让骨灰均匀融入大海。整个过程中,在场的所有人都应怀着敬畏之心,保持安静肃穆,让逝者以这种回归自然的方式完成最后的告别,展现出撒海仪式的庄重性与神圣感。

六、结论

(一)综合分析,给出建议

综合来看,骨灰撒海这一殡葬方式既有诸多好处,也存在一些潜在问题需要考量。
从好处方面来说,环保角度下它避免了占用土地资源,骨灰也不会对海洋造成污染,符合生态环保原则;经济层面能为家庭节省开支,各地还有相应补贴政策减轻负担;观念上推动人们转变传统殡葬观念,形成更生态环保、符合时代发展的殡葬文化氛围。
然而,其潜在问题也不容忽视。在法律法规方面,必须经过相关部门准许,按规定程序在指定海域等要求下进行,私自撒放属于违法违规;生态环境上,骨灰含有的部分化学元素若未经专业处理大量撒入大海,可能毒害海洋生态,破坏生态平衡进而间接影响人类健康;文化观念中,与传统的孝道文化、祭祀传统以及家族文化传承存在争议,容易引发家庭矛盾等情况。
所以在考虑是否将骨灰撒入大海时,建议人们首先要充分尊重逝者的生前意愿,毕竟这是关乎逝者最后归宿的重要选择,如果逝者本身有回归自然、向往大海等想法,那骨灰撒海会是契合其心意的方式。其次,一定要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提前向相关民政部门、海洋环保部门等申请许可,按照规定的流程和要求来办理相关事宜,确保行为合法合规。再者,也要充分考虑环保因素,采用环保的骨灰容器等,避免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权衡好这些方面之后,再做出合适且让自己不留遗憾的决定。

(二)展望未来,尊重多元选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文明意识的日益增强,骨灰撒海这种生态殡葬方式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认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接受这种既环保又富有情怀的告别形式,相信其参与人数会持续增多,普及程度也会进一步提高。
同时,社会也在倡导大家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心态去尊重不同的殡葬选择,无论是传统的土葬、火葬,还是新兴的骨灰撒海、树葬、花葬等生态葬方式,每一种都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情感与思念,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应当尊重每一个家庭根据自身情况、文化背景、逝者意愿等因素所做出的决定,让逝者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