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葬的基本情况概述

(一)海葬的定义与意义

海葬,作为水葬的一种,是指将逝者火化后的骨灰撒入大海的丧葬形式。它有着独特且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这体现了一种回归自然的情怀,人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让逝者的骨灰融入大海,仿佛是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在大自然中延续,有着落叶归根般的诗意与浪漫。另一方面,海葬在环保层面贡献颇大,如今土地资源愈发珍贵,传统的墓葬方式会占用大量土地,而海葬则无需占用土地资源,减少了这方面的压力。同时,选择海葬也是对逝者个人意愿的尊重,对于那些生前热爱海洋、向往与大海融为一体的人来说,海葬无疑是最契合他们愿望的告别方式,让他们以一种特殊的形式永远与大海相伴,而且整个海葬过程有着别样的仪式感,能让生者在送别逝者时表达出深深的缅怀与敬意,所以近年来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

(二)海葬的常见服务套餐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海葬服务套餐有多种,比如简朴套餐、温馨套餐、尊贵套餐等。不同套餐在各方面存在差异,下面来具体介绍一下。
简朴套餐价格相对较为亲民,通常在 5800 元左右,一般包含基础的海葬服务项目,像提供出海船只,用于搭载家属前往指定海域进行骨灰撒海仪式等,不过在可参与人数上会有一定限制,往往是限定较少的家属陪同,并且一次只能撒一份骨灰。
温馨套餐价格大概在 9800 元,在服务内容上比简朴套餐更加丰富些,除了基本的出海及撒骨灰服务外,可能还会提供如鲜花布置、简单的追思环节协助等服务,可参与的家属人数限制也会适当放宽一些,但同样也只能撒一份骨灰。
尊贵套餐价格相对较高,一般为 13800 元,它的优势在于服务项目更为全面和细致,例如可以提供更精美的骨灰盒,而且一次能撒两份骨灰,可参与的家属人数可以更多,能满足一些家庭希望更多亲人共同送别逝者以及处理两份骨灰的需求。
家属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对仪式规模和个性化的要求等因素,来综合权衡选择适合自己的海葬服务套餐,让逝者能够以理想的方式魂归大海。

二、海葬中骨灰盒的使用方式

(一)可降解骨灰盒的类型与特点

在海葬中,可降解骨灰盒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它有着多种类型,且各自具备独特的特点。
像可降解罐这种骨灰盒,通常是采用纸质或者竹材等材料制成。纸质的可降解罐,一般以经过特殊处理的厚卡纸为原料,质地相对轻盈;竹材制作的则更显自然质感,还带有竹子本身的淡雅气息。这类可降解罐在海里的降解时间大约是几个月到一年左右,其寓意着让逝者的骨灰能以一种自然且环保的方式,尽快地回归大自然的怀抱,就如同化作了大海中的一部分,与海洋生物和谐共生,开启新的 “旅程”。
还有环保莲花坛,多是运用玉米淀粉等可生物降解材料打造而成。它的外观形似一朵绽放的莲花,造型优美且寓意深刻,莲花在很多文化中都象征着高洁、纯净,用这样的骨灰盒承载逝者骨灰,饱含着对逝者品德与灵魂的美好赞誉。其在海里经过大概一年到两年时间会逐渐降解,慢慢融入海水之中,仿佛逝者以这种独特的形式,在海洋里延续着生命的另一种精彩,体现出回归自然、与自然共融的情怀,既环保又充分展现出对逝者深深的尊重。
总之,可降解骨灰盒以其环保、蕴含美好寓意以及能让逝者与自然更好融合等特性,在海葬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二)骨灰盒的不同处理选择

在海葬过程中,对于骨灰盒有着不同的处理选择,每一种选择背后都有着相应的考量因素。
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在将逝者的骨灰取出后,与花瓣混合撒入大海,让骨灰伴随着花瓣在海风中飘散、在海浪中沉浮,而骨灰盒可以随之也融入海水之中。选择这种方式的家属,往往是希望逝者能完完全全地回归自然,与大海融为一体,不留任何痕迹,以最纯粹的方式开启另一段 “生命旅程”,同时也是践行环保理念,不给海洋环境增添负担。
也有些家属出于情感寄托等原因,希望保留骨灰盒作为纪念,会选择将骨灰盒一同投入大海。他们觉得骨灰盒承载过逝者的骨灰,就仿佛留存着逝者的气息与记忆,即便骨灰撒入了大海,骨灰盒也如同是一种象征,陪着逝者一同 “远去”,让生者心里能有一份慰藉,感觉逝者在另一个世界依然有着 “陪伴”。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家属会选择把骨灰盒带回老家深埋,这种做法可能是遵循当地的传统习俗,认为入土为安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安排,让逝者能魂归故里,在熟悉的土地下安息;或者是把骨灰盒放在家中,在清明、中元节等祭祀节日时,摆上遗像与供品进行祭拜,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对逝者的追思与缅怀之情,仿佛逝者依旧在身边,从未离去,能让生者在特定的日子里寄托那份深深的怀念。
不同的骨灰盒处理选择,都体现着家属们对逝者的情感以及对身后事安排的不同考量,无论哪种方式,都是承载着生者对逝者满满的爱意与敬意。

三、海葬是否需要两个骨灰盒的探讨

(一)从仪式角度分析

在不同形式的海葬仪式中,对于骨灰盒数量的需求存在差异。
就集体海葬而言,比如松阳县民政局组织参加的 “碧海情深・爱洒浙里” 海葬公祭活动,6 名逝者的骨灰被统一装入可降解的骨灰盒,每个骨灰盒对应一位逝者,在这样的集体场景下,主要是根据参与海葬的逝者数量来准备相应的骨灰盒,并没有刻意去要求两个骨灰盒的情况。通常集体海葬更注重整体的公祭仪式感,大家一起在统一安排下完成骨灰撒海等环节,重点在于寄托集体的哀思。
而家庭单独海葬时,有的家庭可能出于特殊情感等因素,会考虑使用两个骨灰盒。例如,若夫妻二人先后离世,家属希望他们能在海葬这个环节依然 “相伴”,便可能会选择将两人的骨灰分别装入两个骨灰盒,然后在同一时间、同一海域进行撒海仪式,象征着他们永不分离,在回归自然的同时继续相互依偎,让海葬仪式更具情感温度和纪念意义。
不过,也有部分家庭觉得一个骨灰盒足以承载对逝者的缅怀,将骨灰撒入大海,让逝者融入自然就好,没必要使用两个骨灰盒,所以从仪式角度来说,是否需要两个骨灰盒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更多取决于家属对于仪式的期望以及情感的表达需求。

(二)从费用及服务套餐角度考量

市面上的海葬服务套餐在骨灰盒相关配置及费用方面各有不同。
像一些基础的海葬套餐,例如价格在 5800 元左右的简朴套餐,通常只包含一份骨灰的处理服务,也就是只提供一个骨灰盒的使用或者协助准备一个骨灰盒用于装纳骨灰进行撒海,若家属想要额外增加一个骨灰盒用于同时撒两份骨灰,往往需要额外付费,并且不同地区、不同机构的收费标准还不太一样,可能会增加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的费用。
而 9800 元的温馨套餐同样多数时候也只是围绕一份骨灰开展服务,不过其服务内容在简朴套餐基础上更丰富些,可在费用基础上额外增加骨灰盒来满足特殊需求,但整体算下来,增加骨灰盒后的费用相比其他套餐就需要仔细权衡性价比了。
13800 元的尊贵套餐相对来说更具优势,它本身一次能撒两份骨灰,套餐内是包含了可以容纳两具骨灰的相关配置,从这个角度看,选择该套餐相当于花一份相对高些的费用解决了使用两个骨灰盒以及同时撒两份骨灰的需求。例如有的家庭有两位逝者,且希望能一起完成海葬仪式,选择尊贵套餐在费用和服务匹配度上就比较合适。
所以,家属在选择海葬服务套餐时,若纠结是否需要两个骨灰盒,可以结合套餐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应的费用差异,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对海葬安排的规划来综合决定。

(三)从家属意愿及特殊情况角度思考

家属的意愿以及一些特殊情况对骨灰盒数量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
有的逝者生前就明确表达过愿望,比如希望和自己的挚友或者亲人在身后能一起回归大海,像两位相识多年且情谊深厚的老友,曾约定去世后一起魂归大海,家属们出于尊重逝者生前愿望的考虑,就会选择使用两个骨灰盒,将他们的骨灰分别盛放,然后在合适的海葬仪式中一起撒入大海,让这份友谊以别样的方式延续下去,仿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依然能共同感受大海的怀抱。
家族传统也可能影响骨灰盒数量的选择,某些家族有着特殊的观念,认为成双成对寓意着圆满,在海葬时,如果有合适的情况,比如夫妻或者兄弟姐妹等关系紧密的两位逝者,家族长辈就会希望使用两个骨灰盒,一起进行海葬,象征着家族亲情在死后也紧紧相连,是一种对家族纽带的特殊纪念方式。
还有些特殊纪念意义的情况,例如两位逝者生前共同从事过某项对社会有重大意义的事业,家属为了纪念他们的贡献,希望通过使用两个骨灰盒同时海葬的形式,让人们记住他们的付出,每当想起这次海葬,就能联想到他们所做的一切,具有很强的缅怀和象征意义。
总之,家属意愿以及这些特殊情况都会左右是否选择两个骨灰盒进行海葬,都是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特殊的情感与纪念。

四、海葬选择骨灰盒及相关流程的注意事项

(一)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

不同地区对于海葬有着相应的规定,我们一定要依法依规来安排海葬相关事宜。
以阜新市为例,其规定参加海葬活动的逝者需为阜新市户籍居民(含城乡),参加海葬活动的逝者家属年龄要介于 14 周岁到 65 周岁之间,且无心脏病、高血压等重大疾病,确保自身身体情况可以正常参与整个海葬过程,并且申请海葬活动报名采取自愿方式,每具海葬逝者骨灰最多免除 3 名相关家属的乘车、乘船、两日一晚住宿及就餐费用。在骨灰盒使用规范方面,逝者家属在出发前需自行将骨灰统一放入发放的降解莲花盒中,原骨灰盒及随葬品请家属在祭祀时自行处理,海葬过程中不得投放除骨灰外的任何物品。
北京市则规定海葬骨灰须由亡人直系亲属代表、委托人或委托机构提出,承办机构须为获得相关行政许可的独立法人,严格执行相关部门制定的收费及补贴管理办法,不得乱收费。骨灰撒海前须更换统一样式的专用骨灰盒,申请人要亲自在专用骨灰盒外标识骨灰编号和亡人姓名等信息,专用骨灰盒由承办机构统一保管并护送上撒海船,骨灰撒放地点须经国家海洋管理部门许可。
大连市要求逝者为大连市户籍且选择骨灰海葬,海葬服务单位需在市民政局备案并签署 2024 年海葬服务协议且已取得骨灰撒海证。其对骨灰盒也有相应安排,会为每位逝者免费提供骨灰降解容器用于海葬。
总之,各地在海葬服务对象、参加人员要求、撒海地点以及骨灰盒使用等方面都有着明确规定,大家在筹备海葬时,一定要提前了解并遵循所在地区的相关政策要求呀。

(二)办理海葬的具体流程

1. 海葬前准备材料

首先要准备好一系列必要材料,通常包括逝者的死亡证明、身份证明(如逝者身份证、已被注销的死亡人员户口本本人页等)以及火化证等基础证明文件。有的地区还要求提供参加海葬人员身份证(正反面复印在一张 A4 纸),并且上述材料复印件一式四份,比如阜新市就是如此要求。另外,如果涉及到费用补贴等情况,可能还需要准备补贴受益人的银行账户信息等,像大连市在办理海葬时就有这方面要求,所以一定要按照当地规定细致准备好各项材料,这是后续办理海葬登记等流程的基础。

2. 办理登记

材料齐备后,家属需携带逝者的骨灰及相关材料前往就近的海葬登记处或者选择的海葬服务单位进行登记。工作人员会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家属即可办理海葬登记,确定海葬时间、地点、登船人数等关键信息。例如,有些地区会根据海葬骨灰数量及相关登记要求确定海葬时间,然后以发信或公告的形式,告知缴费时间和地点,家属再按照规定时间到指定地点办理缴费等后续手续并领取海葬活动须知。
在登记环节中对于骨灰盒也有相应要点需要注意,像北京市就规定骨灰撒海前须更换统一样式的专用骨灰盒,申请人要亲自在专用骨灰盒外标识骨灰编号和亡人姓名等信息,而且专用骨灰盒由承办机构统一保管并护送上撒海船。

3. 登船海撒

在指定的海葬时间,家属要按时到达集合地点。比如阜新市是在阜新市城市公益性公墓(福地山庄公墓)集合,然后乘坐大客车集体出行前往营口市西市区渡口码头登船,在渤海湾辽河入海口环保部门指定撒海区域开展骨灰撒海活动。
登船时,家属要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抱着装有逝者骨灰的莲花盒(以阜新市为例),领取菊花、手套、花瓣按顺序登船。上船后,会举办集体骨灰告别仪式,这时骨灰盒要放置在指定位置妥善保管。之后启航开往指定撒海区域进行骨灰撒海活动,在此过程中,要使用专用撒海桶撒放骨灰及鲜花,防止飞扬,一名工作人员把守一个骨灰撒海桶,引导、帮助陪同家属顺序撒放每份骨灰,且每份骨灰撒放时间一般不应超过 5 分钟。撒放完毕后,工作人员会督促陪同家属尽快回船舱就座,船舱内工作人员负责维持秩序,回收船上垃圾,保持舱内和甲板的清洁。
整个海葬流程的各个环节都紧密相连,涉及骨灰盒的每一个步骤也都有相应规范和注意事项,大家按照流程和要求操作,才能让海葬顺利进行,让逝者体面地回归大海。

五、总结与建议

(一)综合考量因素总结

在决定海葬是否需要买两个骨灰盒时,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量。从仪式角度来看,集体海葬通常依据参与的逝者数量准备相应骨灰盒,而家庭单独海葬则更多取决于家属对仪式的期望以及情感表达需求,比如夫妻希望 “相伴” 海葬就可能选择两个骨灰盒,也有的家庭觉得一个骨灰盒足以寄托缅怀之情。在费用及服务套餐方面,基础的海葬套餐若增加一个骨灰盒往往要额外付费,不同套餐收费标准有差异,像尊贵套餐本身包含容纳两具骨灰的配置,更适合有两位逝者且希望一起海葬的家庭。家属意愿及特殊情况也很关键,若逝者生前有相关愿望,或者出于家族传统、特殊纪念意义等,家属也会考虑使用两个骨灰盒。同时,还不能忽视法律法规要求,各地对海葬的服务对象、参加人员、撒海地点以及骨灰盒使用等都有明确规定,这也会影响到骨灰盒数量的选择。总之,大家要全面思考这些因素,权衡其中利弊,做出合适的决定。

(二)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的建议

对于不同情况的读者,在海葬骨灰盒选择上可以这样考虑。如果家庭预算有限,选择基础的海葬套餐可能更合适,这种情况下一个骨灰盒基本能满足需求,若实在有特殊原因想使用两个骨灰盒,那就要提前了解额外付费的具体金额,看是否在可承受范围内;要是注重仪式感,比如夫妻感情深厚,希望两人在海葬时也能 “携手同行”,或者是为了纪念有特殊情谊、共同贡献的两位逝者,那么可以选择像尊贵套餐这类能满足同时撒两份骨灰需求的服务套餐,使用两个骨灰盒让海葬更具纪念意义;而对于那些需要遵循家族传统观念,家族长辈希望以成双成对寓意圆满来安排海葬的情况,也要结合实际经济状况和套餐内容,选择合适的方式使用两个骨灰盒。另外,无论选择几个骨灰盒,都一定要提前了解所在地区关于海葬的法律法规和具体办理流程,确保整个海葬过程合法合规又能符合心意,让逝者体面地回归大海,也让生者心里得到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