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葬作为一种新型改葬形式,逐渐被人们所了解和接受。它主要是将逝者火化后的骨灰撒入大海的丧葬方式,分为直接把死者沉在海中,或先将尸体烧成骨灰(先火葬处理),撒向大海两种,而中国绝大多数海葬是将骨灰撒入大海的葬法。
海葬具有多方面的优势。首先,在环保方面,它无需购买墓地,减少了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同时也避免了传统葬礼可能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骨灰中的有机物可以被海水中的微生物分解,从而回归自然,对环境影响小。其次,海葬具有仪式感。海葬仪式通常在日出或日落前举行,也可在夜间举行,全体舰员在后甲板列队,遗体包殓好并绑上重物安排于木板上,当离别仪式完毕后将木板稍倾斜,尸体随之滑入海中下沉。此时舰艇汽笛长鸣,军舰降半旗,舰上军乐队奏哀乐,并将日期、时间、经纬度加载航海日志。如今,海葬服务机构会组织庄重的告别仪式,如献花、致悼词、集体默哀、鞠躬等祭奠仪式,帮助亲人表达思念之情。最后,海葬的价格相对更加经济实惠。相比传统的葬礼方式,海葬通常只需要支付船只租赁、仪式组织等费用,成本相对较低。
海葬冲破了传统的 “入土为安” 观念,让逝者回归自然。人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有一种落叶归根的思想。它是继墓葬以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是人类思想的一大飞跃,是社会文明的一大标志。海葬有利于节约土地、发展经济,有利于移风易俗,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骨灰撒大海,情意留人间。” 虽然去世亲人的骨灰随着大海流走,但是他却一直生活在我们心中。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海葬过程中需要进行环保、海事管理等多方面的考虑和手续,因此在选择海葬服务提供商时应该认真考虑,选择正规、专业的海葬服务机构,以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性。同时,骨灰倾倒海域有明确限制,个人也不具备资质,不能私自把骨灰倒向大海。一般由当地民政局或民政部门允许的殡葬服务相关单位向生态环境部申请,待审查批准签发 “骨灰撒海许可证” 后,才可以开展骨灰撒海活动。
二、海葬时骨灰盒的处理方式
(一)与骨灰一同撒入大海
这是海葬中较为常见的处理方式之一。通常会使用特制的可降解骨灰盒,以确保不会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在进行撒海操作前,必须确保骨灰盒已被打开,使得骨灰能够均匀地撒入海中,从而更好地融入大海,回归自然。这样的处理方式让逝者与大海融为一体,符合海葬的环保理念。
(二)带回深埋
如果家属希望保留骨灰盒作为纪念,可以选择将其带回并深埋于地下。在选择深埋地点时,一定要确保该地点安全且合适,并严格遵循当地的相关规定和程序。深埋后,家属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前往祭拜,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之情。
(三)放在家中
有些家属可能希望将骨灰盒放在家中,以便随时祭拜。在家中放置骨灰盒时,应选择适当的位置,确保其安全、稳固。在清明、七月十五、十月一等祭祀节日,家属可以摆好遗像及供品进行祭拜,以表达追思和缅怀之情。
(四)特制生物骨灰球或生物骨灰床
还可以使用特制的生物骨灰球或生物骨灰床。生物骨灰球是一种环保型的骨灰盒,可以将骨灰放入其中,然后将骨灰球撒入海中。骨灰球会在海水中逐渐分解,将骨灰释放出来,而不会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生物骨灰床则是一种生态环保型的骨灰处理方式,可以将骨灰放置在其中。骨灰床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让骨灰逐渐融入大自然,回归自然。
三、海葬的具体流程
(一)报名流程
居民携带身份证及逝者骨灰,到殡葬服务中心办理海葬登记。殡葬服务中心作为专业的机构,会有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前来办理登记的居民,仔细核对居民的身份证信息以及逝者骨灰的真实性,确保登记过程准确无误。
海葬服务中心根据海葬骨灰数量及相关登记要求确定海葬时间,以发信或公告的形式,告知缴费时间和地点。海葬服务中心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天气状况、海洋环境等,合理安排海葬时间,确保海葬活动能够安全、顺利地进行。发信或公告的方式能够让居民及时了解到缴费的时间和地点,方便他们做好相应的准备。
居民收到信件或海葬消息后,按照规定时间到海葬服务中心办理缴费手续并领取海葬活动须知。居民们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前往服务中心,缴纳相关费用,并领取海葬活动须知。这份须知详细介绍了海葬的流程、注意事项等内容,为居民参加海葬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居民按照海葬流程须知内容,按时到指定地点乘车、乘船,前往指定海葬海域参与海撒活动。居民们会严格按照须知的要求,准时到达指定地点,乘坐车辆和船只前往海葬海域。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怀着对逝者的敬意和缅怀之情,期待着为逝者送上最后一程。
(二)仪式流程
骨灰不是直接撒在海里,而是将骨灰放进降解罐里,沉入水里。可降解罐会在 24 小时内溶解,不会污染海洋环境。实际情况是将骨灰放进由陶土及海洋泥土烧制而成的可降解罐子里,顺着绳子沉到海底。这种方式既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又保护了海洋环境。可降解罐的设计使得骨灰能够在短时间内与海洋融为一体,回归自然。
海葬有线下和线上两种祭祀方式。线下可报名参加每年的海葬活动,登船随行,祭祀需自行承担船费等;线上办理完手续后,可提供免费网上祭祀服务,操作类似于 “QQ 空间”。线下祭祀方式让家属能够亲身参与海葬活动,感受那份庄重与肃穆。他们可以在船上为逝者献上鲜花,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之情。虽然需要自行承担船费等费用,但这种方式能够让家属更加贴近逝者,与他们进行最后的告别。线上祭祀则为那些无法亲自参加海葬活动的家属提供了便利。家属可以在办理完手续后,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祭祀。操作类似于 “QQ 空间”,可以点击赠送鲜花、赠送祭品等,这些都是免费的。这种方式让家属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够随时随地缅怀逝者,表达自己的哀思。
四、海葬的费用及排期问题
海葬的整体服务费用各地有差异,价格从 1000 元到上万元不等。例如,哈尔滨地区基本费用为 2000 元,每增加一人登船加收 200 元,加一份骨灰加收 150 元,代撒骨灰每份 800 元,参加海葬祭奠人员每人收费 300 元,同时黑龙江省对选择集体海葬的家属提供 1000 元补贴;上海对每份骨灰撒海提供 4600 元补贴,其中 3000 元直接补贴给家属,1600 元用于提供车船票、保险费等服务费用,覆盖不超过六人;北京海葬的服务费用因不同服务内容有所差异,一般包含基本服务的标准海葬费用在 5000 至 10000 元之间,此外还有墓位费用、行政手续费和相关证件办理费用等支出;天津海葬全部费用大概在数万元至数十万元之间;大连收费海葬服务模式价格在 3800 元到 8800 元之间;北京某殡葬服务公司海葬服务有 5800 元、9800 元和 13800 元不等的套餐;原以为海葬很简单,没想到一次海葬要 13800 元。
海葬还不一定能马上下葬,需要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排队等待。今年 4 月份一篇报道显示,有的地方的海葬服务,排期已经到 2025 年。例如北京地区的免费海葬项目,都已经排队到 2025 年了。而且在不少地区,只有本地户籍的逝者才有资格参加免费海葬。政府统一组织的集体海葬,在时间的选择上不那么自由,而私人海葬服务虽然费用较高,但能随叫随到,想什么时候发船就什么时候发船。像沈阳海葬服务大厅每年举办的海葬活动只有五十多场,相比于每年自然死亡的人数,海葬的场次很少,所以一旦申请海葬的家庭增多,要么增加海葬的频率,要么就只能往后排期。
五、海葬的多样性和趋势
海葬作为一种绿色殡葬方式,正展现出越来越多的多样性,其未来发展趋势也备受瞩目。
从海葬方式来看,不同地区和服务机构提供了丰富的选择。有将骨灰放入可降解罐沉入大海的方式,这种方式既环保又能让逝者回归自然;还有使用特制生物骨灰球或生物骨灰床的方式,这些创新的处理方式满足了不同家属的需求和喜好。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海葬不占用土地资源,能够让逝者与大自然相融合,符合现代社会对环保的追求。同时,政府对海葬的支持和鼓励也在不断加大,与树葬、草坪葬、花盆葬、壁葬等绿色殡葬方式一起,共同为减少土地资源使用、降低埋葬成本和保护环境而努力。
在未来,海葬可能会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和选择。一方面,人们观念的转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海葬作为一种绿色殡葬方式,符合这种趋势。另一方面,海葬的多样性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能够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然而,目前海葬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海葬的费用和排期问题,不同地区的费用差异较大,且免费海葬可能需要排队等待较长时间。这可能会让一些家庭在选择海葬时有所顾虑。但随着海葬服务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相信这些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总之,海葬作为一种新兴的殡葬方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海葬可能会成为一种常见的殡葬方式,为人们提供更加环保、经济和有意义的殡葬选择。